热能,所以就有一个问题,热能能不能不通过机械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有,有个叫塞贝克效应,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但规模很小。”李峰答道。
“这是已经发现了两百年的原理了,但规模很小,可见难度之大。那如果再直接点呢,直接把热能转化成化学能,也就是直接用热量给电池充电,有没有可能?这样,也许牵涉到电池的革命。不过这个只是我的想法,可以慢慢来,搞些科学家,弄点预算,慢慢来。”王行易道。
“知道了,只是不知道这有什么用,毕竟从能量传输来说,最节约最方便的还是通过电能。”李峰问道。
“我不知道。”王行易皱皱眉,“我只知道,大多数自然物质如果要散发出能量的话,都是散发出热能和光能。光能有光伏技术,热能呢?必须通过机械能才能变成电能吗?
另外,通过高压电传送电能的确是最有效益的能量传送方式,但如果电池的单位存储量足够大的话,在广阔的海洋中,用飞机运输电池恐怕更加方便和自由。”
王行易没说的是,核聚变的主要难点在于点火温度,而从他的理解而言,要达到这个点火温度要么是电磁点火要么是核裂变点火,后者并不可取。那么如果是前者的话就需要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电能,也就是一个超大功率的放电电池。
而一旦核聚变发生,放出的能量就极大,所以又必须一个瞬时吸收大量能量并存储的设备,这颇似一个超大输入功率的蓄电电池。
即使是再微小的核聚变设施,再大功率的蓄电池,也无法吸收连续聚变所释放的能量,他相信应该是类似汽油机的原理,放电、点火、聚变、蓄电、熄火、再放电、再点火,这样一个脉冲式的过程,而一个能够急速放电和蓄电的技术,则是这个过程的一个模拟。
当然,容忍一亿度的高温材料以及能量转换率等其他难点问题,则不在电池的范畴内。
还有核反应总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哪怕是再微型功率再低的核聚变装置,那也是一颗氢弹,无法容忍带着到处逛。所以,还是得靠电池。
跟自己两家公司的ceo交谈完后,王行易感到有些累,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实际上没有完全恢复,处于比较弱的状态,再说年龄也大了,也不强撑,直接回了家,做了半个小时的广播操,洗了个澡,然后就睡了。
半夜醒来起夜,看了一眼电脑,收到琳琳发来的十几封邮件,找琪琪的事还没有新的突破,只是有一个可以的关注点,就是算力的泄露似乎发生在新元世界的计算中心。这让王行易有点奇怪,新元的计算中心实际上是虚拟的计算机,本身真正做计算的还是新元系统本身的算力,这些虚拟计算机能干什么?怎么就消耗了算力呢?
琳琳还说了生活琐事,她和同学都成了好朋友,人家并没有意识到老十有什么变化,期末考试她依然是第十名,这次她考了年级第十,因为觉得班级第十实在太低了,没有存在感,但年级第十就成了班上第二了。春节和寒假,她和李莉宋雅玢来往频繁,彼此都往对方家里聚会。春天快到了,吴茜华忙着音乐节的事情,等音乐节过后,试点班的探险队又要出发了,问她是不是这次需要参加探险队。
王行易回了个信息,说了一下自己今天干了什么,然后告诉她自己决定一切,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
离开了新元世纪,才一天,他就觉得离那个世界很远了,不怎么关心那里发生的事情,甚至不怎么想念琳琳,更别说李莉和宋雅玢。这是自己太渣?他摇摇头,想想可能两个原因,一个是毕竟他现在在现实世界,发生的才是真正的事情,而那个虚拟世界,突然就显得非常遥远。
另一个更重要原因,他觉得是时间的差距,他这里才相别一日,还来不及想念,那里却已经分隔三月了。时间是世界的分割线,这是他自己小时候在中学物理课上对同桌说的,当时是针对相对论而说的,但以后几十年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经历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在生活上在感情上,这句话都是颠扑不破。
然而,不管是在这个世界还是在新元世界,琪琪都是他共同的牵挂,揪心揪肺的牵挂,在新元世界,他很多时候会强迫自己暂时不去想,告诉自己要活在当下,保持心理健康。而在现实世界,琪琪就在那里躺着,于是就动不动的心痛。
他给新元科技公司研究所的小张发了个信息,希望他明天下午安排两个小时时间,跟他们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员开个会,询问一些技术问题。他传抄了邮件给黄昊和沈冰,显然黄昊也是工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