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管中心。
央视摄影团队还在跟踪拍摄。
当时林宇与帝都大学和田管中心达成的协议是,周一到周四在学校上课,训练也是在学校,周五和周六在田管中心运动场训练,周天休息。
田径场上陆陆续续出现别的运动员。
比如和林宇一同参加男子百米项目的陈海建,还有铅球、跳高、跳远等项目的运动员。
他们都是要参加接下来的亚锦赛,这段时间在一起集中备战。
林宇身着一袭白色t恤和黑色休闲裤出现在田径场上,看起来清爽而阳光。
记者问道:“你经常这样两边跑吗?为什么不在学校或田管中心一个地方训练?平时既要忙于训练,又要兼顾学业很不容易,有没有想过休学?”
“没办法,学校的条件和设备满足不了高强度训练,而且还要兼顾学业,只能两边跑,至于休学,没有想过,好不容易考上帝都大学怎么可能休学?凭我的学习能力完全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
下午。
训练场。
林宇拖着轮胎在跑道上奔跑,汗如雨下。
休息时,摄像机对准轮胎给了特写。
“我能尝试一下吗?”
“没问题。”
记者把橡胶带绑在腰上,尝试往前走了几步:“这个太重了吧,光是走我都觉得吃力,更不用说跑了。”
或许是觉得太重,走了几步后,记者放下了橡胶带。
“你每天的训练计划都是差不多的吗?”
林宇喝了一口水:“这个不一定,得看情况,教练团队会根据我的弱点来进行针对性训练。”
“一般都要训练些什么项目呢?”
“力量训练,体能训练,起跑反应训练,速耐训练,压线训练等等。”
“这段时间有进步吗?马上就是亚锦赛了,你有信心在这次亚锦赛上冲击十秒大关吗?”
“当然有进步,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但能不能在亚锦赛上打开十秒大关,这也要看风速情况和当天的状态。”
林宇现在的实力提升了一大截,虽然他对在亚锦赛决赛上打开十秒大关很有信心,但话也没有说满,以免被打脸。
除此之外,实力并不是体现在嘴上说的,话说得再漂亮也没用,不如用实际行动证明。
休息了一会儿,林宇又开始进行下坡跑训练,牵引跑训练。
整个过程摄像机全程拍摄。
傍晚。
今天的训练任务结束,林宇吃过晚饭后,又来到了田径场上。
这时候草坪上坐着不少运动员,由于在宿舍里太无聊,大家来到这里谈天说地,甚至有运动员放声高歌。
……
第二天.
林宇上午进行力量训练。
林宇两只手各拿着一个两公斤重的哑铃快速摆臂,这是负重摆臂训练。
接着便是杠铃深蹲训练。
记者看向一旁的戴明辉,问道:“戴指导,林宇现在举的杠铃有多重?”
“185公斤,超过他体重的两倍。”
“哇!”
记者非常震惊:“怎么这么重?太难以置信了!这么大的重量,不会对运动员身体造成伤害吧?”
“只要小心一点儿是不会的,在高强度训练后,我们有专门的理疗师会对林宇进行肌肉放松按摩,让肌肉得以恢复。”
健身房。
林宇的衣服都湿透了,汗水不停地从额头上滴落。
这些都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还给了特写。
力量训练结束后,林宇躺在按摩椅上,接受理疗师的按摩。
镜头里的林宇,看起来没有早上刚起床时候的朝气与活力,有的只是满脸的疲惫。
实在是太累了,他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林宇闭着眼睛,整个人像是睡着了一样。
戴明辉怕林宇的表现让拍摄团队误以为不欢迎他们,于是开口解释道:“林宇的训练强度太大了,如果不及时进行肌肉放松,身体就会吃不消,还有可能产生伤病风险,严重的话,整个职业生涯都会断送,这个时候运动员很疲惫,想要休息。”
记者点点头:“要不是亲眼看见,还不知道训练这么辛苦啊。”
随后她又补充了一句:“大家都只看到林宇在赛场上一骑绝尘的风采,但很少有人知道,背地里也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