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怎么在北大教书?
随便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新奇的观点她都认同?
那是不可能的!
老师梗着脖子,严肃的看着沈轩,“没有证据去佐证,我没办法抛开固有观念去想这个问题,自我知道《红楼梦》
这部名著开始,他的作者就是曹雪芹。”
“如果你说不是,那你告诉我,后四十回是谁写的?谁能做到这么多年来让所有人都觉得这本名著就是曹雪芹一个
人写的?除了曹雪芹自己,谁能做到以假乱真?”
同学们点了点头。
这正是他们的脑中的疑问。
也是这个问题,让他们觉得沈轩的观点不对。
沈轩微微正回身子,认真的回道,“首先,以假乱真这个词我觉得用的不恰当,可能大家都觉得整篇《红楼梦》看
上去,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文和情节上好像衔接的很好
沈轩话还没说完,老师摇了摇头,“什么叫好像衔接的很好,这本书就是一个人写的,用什么衔接这个词”
“但是我觉得有些各格格不入!”
因为沈轩认定了《红楼梦》不是一个人写的。
所以这些措辞很快被老师和同学们发现。
老师再度摇了摇头,“还说让我们抛下固有的观念,如果叫你抛下《红楼梦》不只是曹雪芹写的这个观念呢?抛下
了你就会发现,虽然结局还是有些瑕,但是它就是一个人,不然,还有谁能写的出来?”
沈轩笑看摇了摇头,“老师别急,我还没说完,刚才才回答了您的一点,接下来,我才要回答您后四十章是谁写
的。”
“是谁?“老师下意识的问道。
“我推断是高。”
沈轩用“推断”两个字。
虽然用词严谨。
但是老师还是楞住了。
“谁?》
“高?”
“高鹗是谁?”
有的同学疑惑的相互对视着。
企图从别人口中找到答案。
但是显然,不知道高的人大有人在。
还是有一部分同学知道高的。
“高?!”
“为什么是他?”
“怎么可能!他只是整理过《红楼梦》!”
听到几个同学的声音,老师从错中缓了过来。
“那个同学没错,高只不过是《红楼梦》的整理者,对于《红楼梦》的整理、保存和流传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一个
人,他不可能是作者,你的推断是错误的,是根本不可能的。”
“再者说了,曹雪芹1763年去世,在这之前,隐居十年才写成《红楼梦》高1758才出生,曹雪芹去世的时候他才
五岁,两个根本不是一个时间段的人,更不可能在一起创作同一本书。”
“按照你的观点,曹雪芹和一个五岁的孩子一起创作了《红楼梦》?”
说着,老师笑了一声。
沈轩摆了摆手,淡然的说道,“我也没说他们是一起创作的啊。”
“那你在说什么?不是起创作的?难道你的意思是说后四十回是曹雪芹找高代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