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艰难岁月 > 第1章 祸福难测

第1章 祸福难测

公元一九六三年农历五月,鄂渝交界处,巍峨屹立的齐跃山脉犹如巨蟒横卧在鄂渝之间。抬头仰望齐跃山顶与蓝天相接,朵朵白云飘过峰峦。登上齐跃峰顶向西眺望,渝东沟谷纵横,群山起伏,山连山岭接岭纵横交错。山形奇形怪状:五马同朝,五座大山状如五匹野马同饮一河之水;观音坐莲,印巴山,磨盘寨,人头寨_等奇特峰峦直冲霄汉,数不胜数。向东遥望映入眼帘的却是另外一番奇特风景,齐跃山脚良田万亩,河渠交错。齐跃山脚与齐跃山一脉延伸许多小山峰,并排屹立齐跃山边,背靠齐跃俯视万亩良田,平视群山仰望齐跃,齐跃山脉更加巍峨屹立雄伟壮观。再向东远望,一个个小土包,松林坡连绵不断,相互链接,一层层梯田自上而下向平坝延伸。三家四家,七家八家小村庄院落星罗棋布掩隐在松林土坡竹林之中。南坪古镇位于万亩良田之中,古老的大枫树,凌云塔,文庙更显历史之悠久。从南坪古镇出发翻越齐跃,途经五龙寺爬九拐子(翻齐跃要转九道弯才能登顶),路经鸡公石(鸡公石:一块巨大青石形如雄鸡独立仰天鸣啼。相传如听到石雄鸡啼鸣,南坪古镇就要失火一次,就修了凌云塔把齐跃山上的石雄鸡用塔封住,石雄鸡被塔锁封不能啼鸣,南坪古镇就安全不失火了。)离齐跃山顶就不远了,翻越齐跃就可尝试蜀道难:仰望头顶一块蓝,悬崖峭壁处处险,峡谷岩壁疑无路,锥岩掏壁登云天。

重庆所辖云阳盛产岩盐,当时重庆鄂西一带人们俗称“盐巴”。邻近几百里的小集镇都有盐商到此贩盐,到小集镇转卖赚取利润谋生,人们都称他们为“盐贩子”。在云阳至利川的商道上走着一行五人,他们就是从利川到云阳挑盐贩卖的“盐贩子”。所谓商道只不过比山涧羊肠小道稍宽一点的人行道而已,弯弯曲曲盘绕于大山沟谷之中,悬岩陡壁之间。商道沿途都设有茶店,酒楼,饭馆,客栈供大小客商挑夫歇脚住宿。小商小贩都是自已肩挑背扛,大客商自己坐滑杆(滑杆:是一种载人的交通工具,因蜀渝鄂西山高路陡,大部分城镇街道集市都修建在半山腰,石梯路弯曲盘旋,当地人发明了轿子,滑杆专供有钱人使用,轿子:木工设计精制打造,分大轿小轿,有八抬大轿,一共八人抬一乘轿,前后分别四人,供达官贵人,土豪财主短途乘坐,或嫁女娶妻新娘在新婚那天也要乘八抬大轿。小轿二人抬,只比大轿小,装饰制作遮阳避雨没有两样,适合长途跋涉山高路远,路弯曲折难行之地。滑杆:制作简单,是当地最简陋的代步工具,用竹杆制成、两边用两根大约长八尺的杆,前后横杆,三尺均可绑成长方形,中间绑一凉椅,坐滑杆的人坐在椅子上,不能遮阳避雨,前后两人抬着爬坡上坎羊胀小道均可行走。)或骑马。分货物多少请挑夫。

农历五月正值盛夏,他们一行五人肩挑百来斤的盐担子,挥汗如雨,他们头戴油纸竹编小斗笠,身穿蓝布汗衫,脚穿草鞋。平均年龄五十左右,黝黑发亮的脸膛铭记着饱经风吹日晒的艰难历程。眼角额头一条条不合年轮深陷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沧桑。崎岖陡峭的山路,担子富有节奏的摇晃,均匀不乱的喘息,艰难的爬涉,稳健的步伐。肩上重担左右而又熟练的不时调换,处处体现出他们个个都是长年累月,饱经风霜雨雪,日晒雨淋的“老挑儿”。

盛夏,烈日当空,火红的太阳晒得沙石路发烫反光,路旁两边的小树枝,野花杂草都被烈日烘烤得焦头烂额,低垂着头毫无生机。五人挑着担喘着粗气,都闷不作声的往前走。走在五人正中的一位中年人,用手擦了把汗,抬头看了看日头说道:‘‘太阳快当顶了,这时正热前面就是地宝滩了,我们到那里找个饭馆歇下脚,吃了中饭再走吧!‘‘此人额宽眼小尖下巴,莫看他眼小,两颗小眼珠在眼哐里滴溜溜乱转,聪明伶俐鬼点子丰富,中等个子枯瘦如柴。姓宋名宝强,一起挑盐的同伴照他身材取外号‘‘干鸡子‘‘。

地宝滩是商道中途上的一个集镇,四面环山,中间一块方圆二里平坝,集镇建在平坝上,一条河流围绕集镇绕一圈后,流入峡谷之中,长年流水不断,但水浅清澈见底,露出一个个圆溜溜的鹅卵石,故名地宝滩。五人踏石过河(此河水不深宽长余,没建桥只用大沙石一块一块放在河里,一步踏一块石上过河。)来到镇上。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街上只有三三两两行人路过。进街道有一家悦来客栈,离客栈不远有一家茶馆,由于茶馆暂无客人喝茶,老板娘闲着无聊就坐在茶馆门前,摇扇乘凉。身边睡着一条大黑狗,张着口吐出长长舌头,肚皮忽上忽下有节奏地从囗里输出热气。五人到悦来客栈歇脚吃饭,要经过茶馆门前街道经过。五人当中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