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艰难岁月 > 第27章 承包到户

第27章 承包到户

书接上章,话说耀文弟兄分家基本结束。小院里户数在增加,人员在流动,娶进嫁出,新老更替推动着小院向前发展。小院变化大,社会变化更大,生产队改成了组,大队改为村,公社改为乡,县改名成为市(好像是换牌不升级,级别还是与县平等,县级市)。耀双他们生产小组,在全村被评为倒数第一,成为最穷最落后的小组,小组干部村里面进行了大换血,全部重新选举一批新干部上台,新任生产小组组长姓周名强,是帮助过耀双上学放学,背过苦娃的启蒙老师周老师的亲弟弟。周老师由于学校集中合并,就失去了代课教师的职务,被村里任命为小组会计。由于即将包产到户,大集体不复存在,小组干部进行了大幅度减员,每个生产小组暂时只保留,组长和会计两名干部。这样一来,耀双他们生产小组的主宰权就落在了周氏弟兄手中。组里任何事都是弟兄两人说了算,不管对错组里群众大部分都是向着干部一边倒,少部分群众持反对意见心里不满,也无能无力扭转局面。

前任几位小组干部,在上级领导眼里是不称职的干部,每次村委开会都会受到领导的点名批评指责,任职期间他们从来未受到过上级表彰。胸前没戴过大红花没上台领过奖品。他们之所以得不到上级领导的赏识,是他们把自己的荣辱利益得失看得淡薄,把本组群众的吃饭问题看得十分重要,宁愿在上级领导面前挨批不受表扬,也要为本组群众向上级领导谋取更多利益,每年向上级低报粮食产量,争取少交公余粮(那时叫瞒产私分,当时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大队统一核算,每年上交国家公余粮和三提五统,都是按生产队当年粮食亩产高低核定,产量高收成好,就向国家多交,产量低就向国家少交。向国家上交的公余粮,必须是上等稻谷,要求顆颗籽粒饱满,黄金亮色并且干度达标,不管你送到粮管所的稻谷有没杂质,再好的稻谷也要经过三道关口,一是收购检测员用牙咬或用仪器测量稻谷干湿度。二是用风车吹去不饱满的稻谷颗粒。三是经过溜筛溜去沙石杂物。每道关口都有监管员守着。

每当五谷杂粮成熟将要收割的时候,大队就会派专人到每个生产队,检查核实评估每亩田地的粮食产量,检查人员到了生产队,就由生产队干部带到实地,采下几株用秆核定算出亩产多少,亩产高低全由生产队干部控制,如果生产队干部想要得到上级表彰,就把检查核定人员带到全队最好的庄稼地里去采摘,那样吃暗亏的就是本队群众。如果生产队干部为群众着想,就把检查人员带到最差的地方去采摘,粮食亩产就最低,就会下降上交额度,多余的粮食就按人均分给各户,耀双他们生产队在大队核算档案里,每人每月稻谷是十几斤,实际每月人均要多一倍。),每月多分给群众粮食,使其少饿点饭。为本组群众在春耕农忙之季,向上级申诉群众缺粮问题,国家发放救急粮和供应粮,在本组群众眼里他们是关心群众体贴群众的好领导好干部,深受本组群众的拥戴。

村里那些每次开会受领导表扬,胸佩大红花上台领奖品,上级领导眼里的红人先进工作者。往往会受到本组群众的暗骂,不顾群众缺粮饿肚子,向上级谎报高产稳产,获得全村先进红旗小组,不但国家公余粮逐年上增,还很难得到国家每年春耕农忙时,发放的救急粮和供应粮。获得荣耀的是本组领导班子,吃暗亏的却是本组群众利益,组里群众心里怀恨却敢怒而不敢言。耀双还没回到公社水利建设工地,生产组长周强就通知晚上到集体晒屋开会。

耀双和本院每家户主晚上都来到晒屋开会,全组集体开会大部分都是男人到场,除非男人不在家才由女人代替。耀双他们走进晒屋会场,大部分人都到了,但会议还没有开始,两盏手提玻璃灯罩马灯挂在晒屋立柱上,马灯里两束小小红红的火焰,冒着黑色烟雾,照得整个晒屋一片橘黄色。满屋青烟缭绕,五味杂陈。男人们都在吞云吐雾吸着自产自销的土烟,咳嗽声,说笑声嘈杂一片。

生产组长周强见人基本上都到齐了,咳嗽了一声说道:‘‘大家静一静,你们这些老烟袋少抽一点行不,快要呛死人了。今晚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会,其主要议题就是包产到户承包到人,再不搞大集体吃大锅饭了。我们到村里开了会,村里不派干部到我们组来参加分田地,由我们群众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把田地分配好,我们前段时间把全组土地都丈量过了,稻田人均一亩二分。旱地人均二分六匣,旱地以前人均自留地一分除外。大家现在都讨论一下如何用什么方法,把它合情合理分到各家各户去。大家先讨论,提出公平合理的分法方式和建议,最后综合大多数群众统一意见,举手表决少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