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控制室里面,专家、中将等人都闲了下来。
他们的发射程序是使用gps定位编写的,想要重新使导弹受控,那需要修改成毛子定位系统。
这种修改需要时间,而这枚导弹显然不会给这么多时间给波斯人。
毕竟这是一枚最高速度达到10马赫的导弹,哪怕飞到最大射程,也只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
“现在导弹什么状态?”巴巴克问军工专家一道。
专家追踪不到导弹的位置,因为导弹上的gps已经停用,位置信息没办法获取,但是导弹的加速度以及各项参数还是能够传回控制平台。
“根据控制平台的测算,现在导弹已经进入第三段加速。”
专家看着巴巴克,语气轻松了一些,“而且导弹已经出海。”
专家进行计算后发现,导弹的位置现在已经远离了海岸线上百海里。
根据陈锋给的说明书,“锆石”导弹的第三段加速就是最后段,经过了这次加速之后,剩下的就只是最后的调整与打击。
“最后的落点还没有确定对吧?”巴巴克问。
专家摇了摇头,他其实也不懂导弹的追踪是个什么原理。
最关键的,导弹的使用说明上那短短的一句话让他十分头疼。
按照导弹本身的性能,它上面拥有的最后的推进剂是为导弹提供机动性的根本,导弹最后会飞到哪里还不确定,也不能确定。
即使是达到高超声速的导弹,也会在外界阻力的作用下达到瞬间的变轨。
f=ma!
高中物理学到的公式就能够解释这一现象。
导弹的速度极快,在速度矢量的平行方向上,也就是导弹的前进方向上,阻力并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最多也就是让导弹的速度变慢一点罢了。
水漂弹之所以像打水漂一样前进,其实借用了一部分地心引力,将导弹的飞行轨迹变成了类似卫星轨道的轨迹,只是这个轨迹最终会跟地面有一个交点。
仅用一点点动力,就能顺利改变导弹的轨迹,这是满足高超声速导弹的前提,也是关键。
所以导弹最后的推进剂并不算多,却能够实现轨迹上面的巨大改变。
一个拥有推进剂,能够自主导航,自主追踪,实现变轨的导弹,无疑已经成为了波斯南海面上最骚的导弹。
如果波斯外部的海上有船的话,应该抓紧时间离开。
但是对高超声速导弹,船只的速度已经基本可以忽略了。
“将军,已经发布了公告,再次提示了波斯的渔船和其他国家的船只。”
波斯的导弹试验已经不是秘密,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要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
巴巴克让手下做的,也只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手段。
“老板,这个导弹应该不会引发什么重大事故吧?”安然问坐在沙发上的陈锋。
对方正在闭目养神,听到问题也没打算睁开眼睛,就那么说道:“不会,能有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