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身看向朱棣,眼带凶光。
朱棣感受到了他的怒气,一脸懵逼:“.....父皇,又咋地了?”
朱元璋哼一声,上下打量朱棣。
心想,咱这个老四,还是很孝顺的,绝对不会干出叔侄相残的事情来。
“跟咱进来。”他一挥手。
朱棣老老实实的跟在他后面。
到了奉天殿,朱元璋指了指太子的位置道:“坐那去。
朱棣惊了,连忙摇头:“父皇,你就别坑儿臣了,那是太子大哥的位置,我怎么能坐?
朱元璋没好气:“你丫没看到桌子上那么奏折吗?你大哥病了,难道你要老子一个人干?”
朱棣还是坚定的摇头:“父皇,....这不是.....”.
朱元璋横一眼:“哎呀,哕嗦什么?你看,国事积压了多少了?你大哥病着,你不帮你老子,谁帮你老子?抓紧看,不干完,老子今天和你都别想吃饭。”
朱棣没办法,只好坐下开始看。
.....
父子俩一忙,就忘了时间。
到中午的时候,太监来提醒吃饭,他们才从奏章中抬起头来。
朱棣站起来,忽地,头昏目眩,.一个踉跄,差点栽倒。
朱元璋看到他的样子,哈哈大笑:“小子,现在知道了吧?这批奏章,不比你上马打仗轻松。
朱棣的确感受到了其中的辛苦,他自己才批一个上午,而父皇和太子大哥,每天都是这样,从早到晚。
“父皇,你和大哥,天天都这么熬,哎,我担心你们的身子骨。”朱棣面色真诚,“我上马打仗,又不用天天打。”“是啊,咱想起宋濂说的话了。”朱元璋一叹。
当年他请宋濂为诸皇子的老师,宋濂制定了严苛的治学标准。
卯时就上学,一天学六个时辰,一年当中只有春节,中秋,端午三节,加上皇上,皇后,皇子自己的生辰,可以放假,共十八天。
朱家的皇子,就是在这样的治学标准下长大的。
宋濂的一段话,让朱元璋至今记得:皇子,才是王朝的龙脉,国家只储君,朝廷之栋梁,之后,他们才是皇帝的儿子。世人都以为皇子的日子,是天上人间。那是绝大的误会,王朝没落的时候,皇子才过着花红酒绿的生活。但凡圣朝圣君,都把培养皇子,视为王朝性命般重要,因而,圣君之子,常常苦不堪言,仅仅为学,就得呕心沥血十八年,学成之后,还有习政,立业,事君,戍边。古往今来,所有的皇子,都愿意在沙场建功,却忍受不了书案之苦。
“宋师傅当年,对我们可真是狠。”朱棣一笑,“二哥没少被他打。”
“哈哈哈,是啊,你二哥是因为背不出书,被打。你呢,是因为逃课被打。”朱元璋大笑,“宋濂啊,那老头子,打咱的儿子比咱打的还多。他走后,就没个让咱如意的先生了。
朱棣面色古怪。
心中吐槽,当年也不知道是谁要杀宋濂,最后还是太子大哥求情,把宋濂流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