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大赞:“殿下你为太子守孝,这一片孝心,更应该让天下人知道。臣回去后,马上做一遍文章。”
朱允灼眼睛一亮,他需要的就是这个。
其他三人也都点头。
齐泰眼中精光闪过:“诸位,皇上只是让燕王监国,顶多就是考察,并未立太子。我们还有机会,不要惊慌,毕竟立嫡立长,是皇上自己定下的规矩。
黄子澄接着道:“对,皇上这个时候尽孝,显示一片孝心才是正确的。”
练子宁也点头:“剩下的,就交给我们去办。
朱允蚊微微颔首。
他心中很满意,这些人立马明白了他以退为进的想法。
这个时候监国,可不一定是好事,那就是个火炉子。
做的不好,皇上会怎么看?
.....
奉天殿。
朱棣坐在原太子的位置上,看着眼前堆积的奏折。
他想起了太子大哥。
“大哥,你监国多年,每一天都是这么过的?
“身体就是这么累垮的吧。
“哎,父皇年级大了,我的确该帮他分担下,.....可没必要监国嘛。
他一边念叨,一边准备开始批折子。
没一会儿,几个年轻的大臣进殿,分别是:夏原吉,杨士奇,杨荣,杨溥等。
“参见燕王殿下。
“都起来吧,本王找你们来,是议一议这两份折子的事。
他把折子递给了四人。
折子上说的两件事:新政推进速度太慢,遭到各地士绅反对;北部边境最近又受到元人侵扰。
“陛下,臣愿意到那些新政推行慢的省去督查,哼,肯定是那些官员和士绅勾结在一起,所以才慢。”杨士奇道。“对!去年铁铉不到一年就在河南彻底实行了新政,他能,其他省官员为什么不能?”杨荣道。
“因为他们不是铁铉!”杨溥道。
朱棣看着这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大赞:“不错,本王就派你们下去督查新政实行情况。
他心中暗想,这三人都是朱雄推荐进入内阁的,这小子眼光也忒毒了,他是怎么找出来这些人才的。
“本王向父皇请旨,封你们为钦差大臣,巡视地方,督查新政实行。”朱棣沉声道。
“臣等一定不负所托。”三人大喜。
朱棣交代了一番,他们便出去了,即日就会出发。
三杨走后,朱棣目光落在夏原吉身上,一笑:“朱雄跟本王说,夏原吉之才,超过汉时的萧何,他会是王朝的大管家。
夏原吉连忙拜:“王爷,你可别听酆都侯瞎吹!他上次在教坊司还说要征服花魁,第二天还不是扶墙而出?”朱棣大笑。
用朱雄的话说,这都是一起上过青楼的兄弟,值得信任。
“来人,去把朱雄请来,他也该上朝干活了。’
......
鬼市,青衣楼。
朱雄听完丁秀的汇报,一直还未有八思巴的消息。
这几天出现一伙元人,抓住了两个,没有审出有用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