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静静地坐在窗前,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他脸上,映照出他眼中的挣扎。十年,尤其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期,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却是一段漫长的空白。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的十年,足以使他与社会脱节;对于他,吴林,从各种新闻渠道和电子书籍中了解着世间界的一切变化。
即使普通人的十年,是在社会的喧嚣与繁忙中度过的。他们每天奔波于工作与生活之间,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这十年的摸爬滚打,也足以让他们逐渐变得世故起来。
他们会学会迎合他人,会懂得如何在职场上左右逢源。他们的笑容常常带着几分虚伪,话语中也时常隐藏着真实的想法。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言行。在与人交往中,他们小心翼翼,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以免得罪他人或给自己带来麻烦。
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变得狭隘,难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远的未来。他们的眼界也仅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而吴林,过去没有囿于社会的人情世故,在这“隐居”似的十年间更是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见微知著的能力。他并未因为长时间的“隐居”而与社会脱节,反而敏锐地捕捉着世间界的一切变化。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趋势,了解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变革;他关注着国际形势的变幻,洞悉着科研自由派和科研管控派之间的博弈和争吵;他关注着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吴林却位卑未敢忘忧民。
已经整整十年没有上班的他并不是真的想找份工作干,毕竟十年的空白期简历不那么好写,好工作就不那么容易找得到。此刻,他只是想找一份饿不死还有时间(哪怕有个周末的时间)的工作好继续坚持脑剧的编辑。
最终他还是从餐馆辞职了。
毕竟是一家小餐馆,还是兼职说白了就是临时工,做了不到一星期,因为管饭所以到手的工资几乎没有。
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吴林一边溜达,一边留心着路边的商家是否有招工的广告。他走得有些心不在焉,心中充满了焦虑,好在极力压制才没有使精神分裂发作。
他的脚步显得有些沉重,仿佛每一步都带着无形的负担。他的目光游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但又似乎什么也没找到。他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像一团乱麻一样,让他无法集中精力。
他紧紧握着拳头,指甲几乎要陷入掌心,以极力压制着内心的不安。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仿佛要跳出胸腔一般。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但那股焦虑的力量却如潮水般不断涌上心头。
他知道自己的病,只要有一点刺激,就可能发作。这种病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恶魔,随时准备扑出来吞噬他的理智。他曾经经历过无数次那些痛苦的发作,知道那种被病魔折磨的滋味。
为了应对这个病,他阅读了很多关于它的书籍。他努力了解每一个症状,每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这些知识成为了他与病魔战斗的武器,让他有了知己知彼的心理准备。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仅仅依靠心理调节是无法完全控制病情的。毕竟这是一种病且非简单的心理疾病。
他已经坚持服用药物十年了,这十年是一场漫长的战斗。药物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按时服用,不敢有丝毫怠慢。近几年,通过从相关书籍上对病情的了解,加上药物控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不知多少人患上这病后人生从此塌陷,有的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他有如今的稳定这让他感到一丝欣慰。但他也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平静,病魔随时可能再次来袭。
他走在路上,思绪如飞。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那些被病情压抑的希望。他渴望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能够不再被病痛所困扰。然而,现实却总是如此残酷,让他感到无力和无奈。
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个公园。公园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但他却丝毫没有欣赏的心情。他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坐在长椅上,闭上了眼睛,试图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
他静静地坐着,感受着微风拂过脸庞的轻柔,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渐渐地,他的心跳逐渐恢复了正常,焦虑的情绪也稍稍得到了缓解。
他睁开眼睛,望着远方,心中默默告诉自己:无论病情如何,他都要坚强地面对。他要继续与病魔战斗,不让它夺走自己的生活。他相信,总有一天,他能够战胜这个病,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