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省某年轻男子将冰糖当冰毒售卖!三月获利九百六十余万!》
《冰糖?冰毒?无数瘾君子都懵了!》
《操着卖冰糖的心,赚着卖冰毒的钱!)
类似于这样的标题,在这一晚上占据了所有网友的视野。
新闻中,各家小编将稿子润色一番,详细的诉说了在林墨身上发生的各种事情。
“川省一季姓男子,将冰糖当成冰毒售卖给瘾君子和毒贩,三个月内获利九百六十余万元。因数额巨大引起了捕快的重视,历经几次抓捕行动之后,锦衣卫成功将其抓获,然而却发现季某并不是毒贩,只是一名售卖冰糖的小生意
“在季某的电脑中捕快发现,瘾君子与毒贩利用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在网上成立了各种扣扣群聊,专门用来交流和售卖毒品。
“季某冒充毒贩混入此类群聊之后,将冰糖售卖给这些瘾君子与毒贩,并在其未收到货品后谎称自己发了一真一假两个包裹,冰糖安全送达,冰毒被捕快缴获,始终未被识破,生意产业遍布全国各地。
“成功抓捕季某之后,捕快通过毒贩在季某处下单的地址抓获了多名毒贩。
“捕快认为,季某即便未参于贩卖毒品,却犯了诈骗罪。而季某却将每次交易金额控制在两千元以下,大额货款则分批次分帐户转入季某银行卡之中,成功规避单笔诈骗金额超过两千元才算诈骗罪这一法律法规。
“无奈,捕快只能让季某离开。
“....”
各家小编把林墨如何出售冰糖给这些瘾君子的细节写的十分清楚。
至于锦衣.卫调动守夜人、军方这一环节,倒是没有提到。
新闻一经发出,就立刻登上了各平台的热搜,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光是看见这些新闻标题,网友们都震惊了。
把冰糖当成冰毒卖?
还特么直接赚了九百六十多万?!
这是什么魔鬼般的经商思路?
这特么能是真事儿?
瞬间,新闻下面就多了很多条评论。
“卧槽?!这尼玛有点天才吧?”
“冰糖和冰毒是怎么联系起来的?这脑子有点太灵光了吧!”
“不说别的,就冲着他能糊弄那些毒贩和瘾君子这么长时间,我都佩服他!”
“毒贩:我特么报案了!”
......
看到这些新闻之后,网友们第一反应是林墨这波操作实在是太牛逼了。
抛开道:德和法律问题不谈,他能想到用冰糖代替冰毒这一招,就完全可以称得上一句剑走偏锋。
最关键的是还成功的搞了那么多钱!
评论区中,还有不少网友在讨论着林墨向那些毒贩和瘾君子兜售毒品的细节。
“我真好奇,这哥们怎么能骗这么多人的,还骗了三个月这么长时间!
“对啊,那些毒贩和吸毒的就只收到冰糖,不会起疑心吗?”
“新闻不是说这哥们跟那些人说发一真一假两个包裹吗?真货被捕快查了。”
“尼玛,一个两个没收到就算了,都没收到,他们怎么还敢买的?
“是啊..总感觉这个毒圈的人有点傻...
“毒贩和瘾君子哪个不是心思缜密的?都特么被这哥们忽悠瘸了!”
.....
网友们想了很久,都没想清楚在林墨究竟为啥能让这些毒贩和瘾君子如此信任他。
毕竟是忽悠了三个月,不是三天。
收到林墨寄给他们冰糖的人肯定多的不得了。
为啥他们就没起过疑心,林墨根本就没有冰毒给他们发。
这完全不合理啊!
正当网友疑惑的时候,有人给他们指路了一家媒体。
这家媒体所写的稿件,详细的说了林墨为什么能忽悠这些瘾君子和毒贩这么长时间。
“在季某做第二单冰糖生意时,买主王某正巧在另一名毒贩手中购买了同样克数的毒品,到货后王某误将真毒品当成季某售卖给他的,因觉得这批毒品质量上乘,王某在群里为季某打起了广告。因王某是一名资深群员,于是大量瘾君子找上林墨购买货品“久。”
“后因群里的其他毒贩认为季某抢了他们的生意,向季某的某一岛城买主寄出了剂量高达五百克的冰毒,被这一岛城买主当成是季某向其发的货,后季某的生意更佳。
这家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