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吾不愿!”
“我的命是命,难道将士们的性命就不是命!”
“我为三军统将,还没有惜命到连脸都不要的程度!
曹枫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于禁还能说什么。
只得苦笑着对曹枫应诺了一声。
第三日。
天一亮,五万大军就已经在陈仓城外集结。
北风怒号之下,将立于大军中的战旗卷的呼呼作响。
对着即将出征的将士们检阅一番之后,随着曹枫大手一挥,立时间五万曹军分做三路而去。
半日之后。
陈仓以东眉县,斜谷。
斜道的入口所在。
率领两万大军来此的曹枫,望着幽幽的通向秦岭深处的谷道….
他知道。
不出意外的话,前方应该就是斜道所在了。
而此道之所以为复斜道,而不是其他什么道,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其是循渭水支流斜水与汉水支流水两条河谷而行,北入口在眉县斜谷口,南出口在汉中谷,故称斜道。
其中。
斜水发源于太白山西侧,北流经太白县五里坡东侧又折东北出斜谷口注入渭水。
褒水发源于秦岭南麓,在太白县境内源头很多,最东的源头位于五里坡西侧的西沟,塘口街一带。
斜,二水相邻的五里坡是长约五六里的一个缓坡。
当然。
虽是缓坡,但在战前对斜道有过具体调查的曹枫却很是清楚:
此缓坡却是把斜谷和褒谷沟通的桥梁所在。
同时,就其大势而言
褒斜道是还是秦岭诸道中路线较平且捷近的谷道。
在未修栈道之前仅为谷道,其绝险处须攀缘而行,艰难辛劳,不可言状。
真正可以勉强用于行军的时间点,则是要上溯到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使范雕为相时,于其路经的悬崖绝壁间穴山为
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接通道路。
那之后,斜道才成为可简单通人的驿道。
可惜。
随着战争的频发,褒斜道自秦昭襄王年间凿通栈道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别的不说。
单是因人为破坏,自然原因导致的阻塞和修,就不下十余次。
其中最有名的。
则数秦未刘项相争时,刘邦被项羽封于汉中
刘邦为迷惑项羽,示无归意。
于是“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斜道一度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