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瑶瑶来啦?这里这里”
早晨太阳还没出来,沈瑶拿着拿着镰刀走在田坎上,刘婶子眼尖的看到她来之后冲着她挥挥手。
周围的妇人们被声音吸引看过去,看见是沈瑶后热情的道。
“瑶瑶现在身体好一点了吗?”
沈瑶一边吵着一边回应着妇人们,遇到人一个个的喊。
“好多了,谢谢婶子们关心,平时多亏了你们的照顾”
都说这个年代的人很朴实,确实,不过要在不触及别人利益的时候,不管这些人有没有帮助自己,漂亮话总是在人心里值钱。
听到沈瑶道谢后,周围的人眼神都温柔了几分,目前除了刘焕之外,沈瑶还没有见到过什么极品。
日子过的好,极品自然少。
跟着走到刘婶子旁边,看见旁边的一个不认识的妇人点了点头示意,毕竟要是喊错了会被笑话的。
“来,这是前几天刚下放我们村的陈家大嫂”
刘婶子热情的拉着沈瑶的手,跟着介绍起来,有了大嫂的媒介气氛也逐渐温暖了起来。
下放?
沈瑶如果没记错的话,上辈子的华国和这里的历史极其相似,也就是说今年是62年,刚好国家遭遇了经济危机,要求大量的精减城市人员。
一家人下放统称为下放户,沈瑶知道,这几天会陆陆续续的有人被下放到农村,按规定凡是无正式工作的职工家属要带着子女从城市下放到农村。
而也就是因为农村人口增加,村里面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了,毕竟就这么大一块地,一百个人分和一千个人分可想而知谁更好。
还没等几个人在唠嗑,队长就来了,沈瑶家里变故有点大,这是她第一次来上工,平时都是跟在父母后面拣稻穗。
如今父母不在了肯定要担起主活,毕竟光靠拣麦穗一天最多也就2、3个公分,根本吃不饱。
“瑶瑶和陈家媳妇来我们5队,这几天的任务是脱穗”
村里一共有5个队,其他四个都慢了,沈瑶自然就去五队了,刚刚好刘婶子就在旁边。
五个队两个队用石碾脱壳,剩下的三个队伍就脱穗,沈瑶好奇的看了好几眼石碾。
她见过脱谷机,小时候奶奶脱谷的时候会让沈瑶在旁边撑着袋子接住,不过这么原始的还从来没见过。
大米被碾的碎碎的,一旁的老妇人在旁边用一个篮子筛出壳,把壳和米分类,这年代米壳都是有营养的东西,虽然有点喇嘴,但是加工一下还是能吃的。
接下来的一整天除了终于回家吃饭,都在脱穗,脱穗这个活说容易不容易,说难不难,就很费腰给手。
一整天都在拿起砸,晚饭回家后手一直在颤抖,腰感觉也直不起来了。
睡觉前,沈瑶准备偷偷的在超市里面拿狗皮膏药贴着,不是她不想拿出来给刘婶子用,只是真的不好说。
这个布这个材料都不是现在沈瑶能够做出来的,不过她经常看中草药的书,对大多数的草药都有一定的,了解,下次可以去山上看一些有没有眼熟的草药。
“瑶瑶,在家吗?”
连续上工了一个星期,田里面的活差不多也干完了,几天的时间沈瑶一共赚了30个工分,平均每天6个,随着天气降温大家也都不愿意出门了。
正在煮饭呢,就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是隔壁家的刘婶子,沈瑶赶忙把手上的水给擦了走出厨房。
“婶子快进快进”
要说忙碌的人突然闲下来了是真的难受,刘婶子就是那个代表,所以就立马跑来聊天了,毕竟大家都在家自家媳妇和儿子两口子腻歪的很,她在旁边有些尴尬。
刘婶子走进院子里,看见旁边的简易菜园子道。
“呦,你这里种的有菜呢,长的还不错哎”
“是啊,我爸妈上个月买的,前几天村长给我休息三天我闲的没事做就把那里开垦了一下。”
沈瑶拿了两个碗接着凉白开,拿了一点白糖撒进去,端到主厅里面,刘婶子坐在凳子上随意的喝了一口,立马就惊呆了。
“瑶瑶你怎么还拿糖放里面,下次给婶子和凉白开就行,糖留着你和小溪补身体。”
别说这久沈瑶和小溪天天吃饱饭,而且沈瑶还偷偷的在里面加营养品,比如煮饭会偷偷放一点大豆油,蒸鸡蛋在里面放菜籽油。
这几天都没去镇上,所以拿出来其他的东西会有些奇怪,只能悄咪咪的放一点营养又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