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成吉思汗的秘密成吉思汗丘处机 > 第15章 成吉思汗之死(15)

第15章 成吉思汗之死(15)

暑行宫。

而这次行军途中,成吉思汗将俘获的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带在身边。成吉思汗对这王妃的绝世美颜欢喜不已,一路花言巧语劝说王妃顺从自己做大汗的皇后。但这大夏王妃誓死不从,还欲绝食自尽,成吉思汗正手足无措之时,恰好窝阔台手下大将察罕前来请旨。

这察罕本是西夏党项族人,其父曲也怯律是西夏大将。察罕小时候即勇武过人,一次在野外被打猎的铁木真遇见,铁木真很欣赏他,就将察罕带在身边。察罕逐步锻炼成为一名勇猛善战的将军,而在蒙军攻打西夏的甘州时,甘州守将正是察罕的父亲曲也怯律,察罕亲笔给父亲写信,劝其归降。此事被守城副将阿绰知道了,联合其余三十五人将曲也怯律杀害了,然后继续对抗蒙军的进攻。

蒙军攻下甘州后,成吉思汗欲将全城军民活埋,为察罕报杀父之仇,但是察罕极力劝阻,最后只杀了害死父亲的这三十六人,其余军民全部放生。可见察罕宅心仁厚,对夏国同族还是怀有深厚感情的。

这次察罕前来向成吉思汗请旨,就是见蒙军攻打中兴府已近半年,双方均损耗极大,如若坚持下去,极可能致使两败俱伤。加之,察罕毕竟是大夏国人,不忍见同族人遭受血光之灾,故前来请求成吉思汗委派自己做特使,前去中兴府劝降。

成吉思汗此时正感觉对中兴府骑虎难下,闻听察罕所言,感觉也是一个办法。如若中兴府能够归降,可免得自己大军损兵折将,即使想除掉这个后患,也可待夏国皇帝李哯归降后表现的态度再做发落,到时主动权就在自己手里,于是命察罕进城劝降。

察罕走后,成吉思汗来到看守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的大帐,告知王妃已派察罕前去劝降。并且再三承诺,如若李哯愿意归降,保证不杀城内一兵一卒,倘若王妃执意跟随李哯,也一定会将王妃送还到李哯身边。

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早就听说过察罕本是夏国党项族人,心中不免生出希望,为了中兴府内几十万军民的性命能够得以保全,为了能早日回到自己的夫君身边,王妃思量再三,在成吉思汗的恩威并施下,慢慢也就顺从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喜出望外,连日携云握雨,好不快活……

相关链接:

一筹莫展:成语,出自元?脱脱《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常用于形容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含贬义。

铩羽而归:成语,出自南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羽毛摧落,比喻失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沦丧:意思是沦没丧亡;引申为死亡。

岌岌可危:成语,出自《孟子?万章上》:“于斯是也,天下殆哉,岌岌乎!”意思是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危在旦夕:成语,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指极短时间。形容处境在很短的时间就会十分危险。

卑躬屈膝:成语,出自《江陵州丛兰精舍记》。意思是卑躬指低头弯腰,屈膝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刀俎(zu):刀和砧板,原为宰割的工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称副相。

铮铮铁骨:意思是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奴颜婢膝:成语,出自《抱朴子?交际》。原指奴才一样满脸堆笑的面容,婢女一样跪地求饶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比喻人奴才相十足,低三下四、拍马讨好。

苟延残喘:成语,出自北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原义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给养:供给军队人员的主食、副食、燃料和军用牲畜的饲料等的统称。

水泄不通:成语,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意思是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身先士卒:成语,出自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指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代也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qúbu.net

死灰复燃: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该成语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