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听得舌桥不下,感叹道:“此八卦图原来有如此奥妙!”两人说话间已走到茶室,宋道安已经将斋饭送来,二人开始用斋。后花园此时早已不允许其他人进出,只是由宋道安、尹志平两位心腹弟子侍候这后花园内的几人饮食起居。
桌上仍然如昨晚一样摆的是素斋,黍米汤、豆腐、米面馒头和几小碟素菜瓜果。成吉思汗问道:“出家修行之人为何不沾荤腥,只食素斋?”丘处机帮着成吉思汗盛了一碗黍米汤,道:“修行之人不沾荤腥,一是为了寡欲。五味令人有口腹之欲,若修心练性,荤腥不戒何以妄论修行。倘若食用荤腥,于神灵看来体内会散发臭味,神灵必然远之,如此何以修行。二是戒杀,戒杀于道家十大戒律之中居于首位。天下众生皆有生命,勿食飞禽走兽可视为戒杀,戒杀即是救命,于诸善之中地位极重。”
成吉思汗有点较真,指着碟中的青菜说道:“然草木同为众生,亦有生命,为何可以食用?”丘处机答道:“虽均为众生,然草木为无情众生,无情无觉无知。飞禽走兽为有情众生,有情有觉有知。故食草木与飞禽走兽迥然相异。”
成吉思汗调笑道:“日日如此清汤寡水,食素之人岂不是均将体虚力弱?”丘处机也笑了:“犀、象、牛、羊、马、鹿等均是食草,何物体虚力弱?贫道体虚力弱乎?”看着眼前这位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的老人,成吉思汗终于信服了。
丘处机继续说道:“大汗昨日未曾食得荤腥,是否今日觉得神清目明?这食素的奥妙容贫道日后与大汗慢慢道来。”成吉思汗这才有所感悟似的点了点头,开开心心地用起了斋饭。
相关链接:
太极八卦图:由太极图和八卦图结合而成,多为道教使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其意极为神通广大,可镇慑邪恶。
太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原与天文气象及地区远近方向相关,后来被宋代的理学家以哲理方式进一步阐释。
八卦: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八卦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四象生八卦”。它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u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
剑诀:其姿势为无名指和小指弯屈,令拇指压在该二指的指节上,食指中指并拢伸直。是道教施法时的手势,也是武术中代表剑的指形。
吐纳:指气功中炼气的技法,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
阴阳两仪:是中国道教文化术语。天地初分之时,清气向上为天,浊气向下为地;天为阳,地为阴。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可见,阴阳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状态,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相互转化。古人认为阴阳二气是宏观物质形成的基础。“两仪”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星球的两种仪容”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宇宙星体模糊又抽象的认识。
万象:道家术语。释义为宇宙内外一切事物或景象。
奥义:意思是内容深刻的道理。
心有灵犀:成语,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山海经》中有记载,有一种犀牛长有三只角,一角长在头顶上,一角长在额头上,另一角长在鼻子上。鼻子上的角短小丰盈,额头上的角厥地,头顶上的角贯顶,其中顶角又叫通天犀,剖开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条白线似的纹理贯通角的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即指心中若有灵犀角中的那条白线似的纹理,我们的心灵便能默契相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时常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也可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班门弄斧:成语,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能工巧匠,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班门弄斧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含贬义。
坐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