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羽箭上绑着火药、磷土,落在地上受到撞击,立刻燃烧,生出了滚滚浓烟。
这队官兵将箭囊中火药箭尽数射出,一排排烟雾好似一道道幕墙;马尾上的树枝拖得尘土漫天飞扬,浓烟与黄尘混在一起遮天蔽日,根本无法看清对面的木桩阵了!
就在探马赤军的马队将要冲到对面方阵约一箭之地的时刻,就见令旗兵将绣有雨水图案的蓝旗一摆,马队立即横拨马头,分别向两侧散了开去!???.??qúbu.net
而此刻,第二横队的官兵几乎同时举起马鞭,狠狠抽向身边一匹匹马的马屁股,这些马猛然吃痛,狂吼乱嘶,拼命向前方奔去!
两万多人的轻骑兵也催动胯下战马紧跟在受惊马群的后面,黑压压如同一大片乌云,向着对面方阵冲了过去!
而此刻第三横队的重装骑兵也在战鼓声中,保持着整齐的队形,不徐不疾,紧跟在第二队的后面,向前进发,只留下少数士兵守卫在战车的旁边。
那两万多轻骑兵转眼已冲到距离方阵一箭之地,一声号角响起,士兵们整齐地张起硬弓搭上长箭,向着前方空中同时射去!
此时,战场上的浓烟和黄尘已渐渐淡去,依稀可见密密麻麻的箭雨越过前冲的马群,从天而降,落入方阵的中间,“哚哚哚”钉在木桩上,如同仙人掌一般。
接连三排箭雨落下,受惊的马群已冲到了方阵跟前。前面的马匹穿过浓雾,待看清面前的木桩时,后面的马匹已紧紧尾随而至,根本无法收势,只得一头撞了过去!
只听见一片马嘶哀鸣,方阵的鹿砦、树桩到处横飞,许多马匹也被撞得筋断腿折,扑倒在了地上。近十万的惊马掠过,如此巨大的木桩方阵已被冲得七零八落,近一半的树桩已经倒下。
马群继续前奔,来到了方阵后方,此时速度已经明显减慢。而第一横队的探马赤军已在此等候,将这些惊马拦住,然后驱赶着马群从方阵两侧外围返回。
又见令旗兵将带有惊雷图案的黄旗一挥,庞大的轻骑兵横队竟没有正面冲击,而是同样横拨马头,向方阵两侧散去;但是并未像第一队一样跑到方阵后方,而是呈巨大的半圆形将方阵的侧翼和后方团团包围;士兵们换过轻弓和短箭,三三两两为一小组,轮番冲到阵前,只向方阵的侧翼和后方外围树桩射击;射完即迅速返回队伍中守望。
哈布日不明所以,想张口向李惟忠问询,但眼睛已被战场上稍纵即逝的场面牢牢吸引,紧张得已说不出话来。李惟忠冲他笑笑,示意哈布日继续观看。
几乎就在同时,第三横队的重装骑兵已经从正前方冲到阵前,士兵们挺起长矛和盾牌,加快了冲击速度;而第四横队的重装骑兵也紧随其后。
两列横队的两万多匹战马踏着整齐的步伐,士兵们杀声齐啸,如同一阵闷雷滚过,实在是令人胆战心惊!
长枪所过之处,树桩如一阵狂风刮过,纷纷倒下。有些士兵的长枪扎在树桩上拔不出来,干脆就将长枪丢弃,抽出蒙古弯刀,一路砍瓜切菜一般横挥过去,无数树桩的上半截四处横飞。
第三横队的这一轮冲锋过后,方阵中的树桩已经倒下十之七八,只剩两翼还有部分树桩挺立着。这时候,第四横队的重装骑兵也已杀到,可是并未尾随前面的骑兵正面冲入,而是突然分向两翼。
此时,包围在两翼的轻骑兵主动向后退出,迅速向指挥战车靠拢。随之而来的重装骑兵擎出钩镰枪,如风卷残云,将剩下的树桩几乎全部勾倒。
闪电图案的红色令旗摇起,已经完成冲锋的各列队伍立刻拨转马头,迅速又返回中军,阵型仍如同冲锋前一样排列。而对面巨大的树桩方阵此刻已是满地残枝,如同敌军死伤的将士。看样子,如果敌方还有抵抗能力,第二轮冲锋随时又可以展开!
此时,黑、绿、蓝、黄、红五色大旗同时摇起,几万人同时发出地动山摇的呐喊,人喊马嘶,声震苍穹,着实是龙精虎猛,气吞山河!
相关链接:
开拔:(军队)由驻地或休息处出发。
鳞片甲:结实的麻布或皮衣装上了金属片而成为的盔甲,后来为罗马人广泛使用,后来也在东欧至亚洲的区域流行。鳞片甲的性能远远大于板甲:其一,从防护性能上,鳞片甲比板甲优越;其二,灵活性上鳞片甲也比板甲强;其三;重量上,鳞片甲比板甲轻。
中军:是一个古代军事概念。前军,为大部队探路;中军,就是主力大部队;后军,粮草等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另外还有: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