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李代桃僵 > 225.统一之战

225.统一之战

有闲着,趁势南下一连夺占了沧州、景州、冀州、德州、棣州和属成德镇的深州。他料定李煦在灭王庭湊后,必要休整一段时间,在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都无力向幽州发难,虽然如此,朱克融还是派出使臣向大楚国求救,向淄青的小国诸侯们求救,向一切能够的着的人求救。

大燕天子目光如炬,知道李煦此番北伐,目标不仅仅是把韩国踹翻在地,跺上几脚,他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自己。但淄青的小国诸侯们,包括大楚国的皇帝就没有这样的眼光了,面对朱克融的求救,他们大多数置若罔闻,偶尔有几个看的深远的却因势单力薄而呼喊的勇气也没有。大燕国的皇帝发现自己也成了鱼,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的死鱼。李煦休整了三个月,即向幽州发动了攻势,依旧是最野蛮的战法,屠城屠村,由此而激起了幽州军民的极大愤慨,唐军几乎在每一座城下都遇到极为顽强的抵抗,甚至每座村庄都会发生巷战,直至杀至一兵一卒。

单从道义上来说唐军取幽州的行动完全堪称非正义,**掳掠,无恶不作。不过历史只记录胜利者的丰功伟绩,对失败者从来就只有嘲笑。战争的正义与否在当时由民心决定,久后就由胜利者来定,而且最终也是胜利者说了算,因为历史通常都是由胜利者写就的。

李煦对河北的严酷杀戮除了粮饷不足,以此激励士气外,主要是这块土地自安史之乱后即被胡人盘踞,所谓良民半数为胡人,原住民或被杀,或被逼迁徙。李德裕曾经告诉李煦,他的曾祖父尚在赵郡为乡绅,到祖父一代被杂胡侵逼,不得已迁居卫地。赵郡李氏为大唐有数的世家大族,世家大族尚且如此,遑论小民百姓?

杀尽祸乱的根源,地方自然平靖,这是李煦流落在漠北草原上向胡人学来的道理,现在原汁原味奉还回去。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一点李煦承认,所有北伐将士也承认,但他们杀起人来依旧毫不心软,把正义和非正义统统泡在血水里。

大月洱、韩随、刘璞、巴突四路大军从北、东、南三面层层推进,所过之处一片焦土,不光人畜,连草木也为之焦枯。幽州兵打了一连串的胜仗,但这无法弥补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唐军四军合计约二十万,幽州只有五万人,多年的征战,已经让这个国家民穷财尽,根本无力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士们饿着肚子在前方征战,后方百姓心怀惊恐,他们害怕唐军,恨唐军,但与唐军相比,他们同样也恨大燕皇帝,大燕皇帝加诸给他们的痛苦甚至超过了死亡。

幽州的百姓或葬身于抗击入侵者的战争,或被大燕国自己的国家机器碾压的粉碎。

这个夏天对许多良善的幽州人来说无异于人间地狱。

幽州攻守战正酣的时候,朱克融选择了逃跑,他带上皇后、嫔妃和百官,在羽林军的护卫下离开幽州,逃向营州,继而继续向西奔投渤海国。

宝历九年秋,幽州被唐军攻破,依旧是一场大屠杀大抢劫,随后檀州、蓟州相继克服,李煦遣巴突率军追击朱克融,令刘璞占领营州。

幽州平定,淄青众小国诸侯纷纷遣使来洛阳,向李煦献纳版图、户口。李煦好言抚慰,令诸国与王智兴断绝关系,又索要金银美女,诸国虽叫苦连天,心中却暗喜不已,以为李煦接受了他们的降表,不会再将他们怎样。

在诸国的帮助下,李煦遣偏师夺取海州、泗州,将王智兴压入淮河以南。

渤海国王接到李煦的书信,李煦要其擒送朱克融,言辞十分不客气,渤海国王觉得自尊心受辱,却又不敢怠慢,便连夜召大臣商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重臣皆受安兴坊的贿赂,奏称李煦势大不可挡,朱克融昔日主持幽州时常拿本地所产劣质商品欺骗渤海人,实属可诛之列,因此主张擒拿朱克融献李煦。

朱克融在渤海也有代言人,只是不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权高位重,无法直接影响渤海王的决策。

渤海王思前想后,决定闭国门不纳朱克融。

朱克融无路可走,转而投奔新罗国。新罗国王大开国门诱其进京,就地擒拿,斩首送洛阳,大燕国百官、宗室亦被斩杀殆尽,惟将朱克融嫔妃和美貌宫女藏匿。

李煦拿到朱克融的人头后,即调遣刘璞、巴突主力八万人南下灭曹国,屠城,杀曹国国王、王后,宗室、大臣三千人,将**宫女嫔妃赏赐军士,大军屯驻徐州、郓州,休整军备。以唐天子诏,诏令淄青各国各镇国王节度使即刻入长安觐见。

各小国莫敢不从,凄凄惨惨告别故国进长安,依照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