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今年河东道能够上缴一万石粮食充盈国库,用以赈灾济民。李信朗声道。
此言一出,底下立刻开始议论起来。
“一万石?!信王说的是真的吗?
“这要是信口开河,可不是闹着玩的。
“早听说信王在河东道的粮食栽种的很不错,但是没想到能产这么多粮食。”
“是啊,这是好事。”
李世民也是一时愣在了位子上,李信没有提前跟自己说过这件事情。就算说了,自己当时怕也是这个反应,因为自从大唐建立以来,还没有哪个州府的地方能产出这么多粮食的,就算是长安周边的百姓也是差远了的。
“好,好啊!信儿,你做的好!”李世民反应过来之后笑着夸赞道。
众人也很是高兴,毕竟大唐粮食短缺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一直都没解决,但是李信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能拿出这么多粮食。
若是给他更多的土地管理,众人不敢想象,那会是怎样的大唐。
都说大唐富饶,但是只有百姓们都能吃饱了才能富饶,所以李信的这一壮举无疑让大唐无形中前进了一大步。
“儿臣不过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罢了,还要多谢父皇的信任。”李信笑着说道。
这是心里话,李信没有打哈哈,因为确实是李世民的信任,才能让他有今日的成就,才能让大唐的百姓,更加和乐。
不得不承认,李世民是一个很好的君主,懂得进退,更知道如何让人效忠于他,李信觉得他就该坐在这个位子上。
“既如此,传旨下去,长安西边的沃土和荒地,全部交由信王打理。李世民当即拍板道。
“什……什么?”李信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长安西边的地,那可是长安城最重要的一片地,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多年来都是重要之人掌管,最重要的是,跟河东道的那边地是连着的。”怎么?你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李世民笑着问道。
李信一时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这么多地,自己要怎么规划呢,听到李世民问话的时候才回神。
“啊?不,能胜任,能胜任,儿臣一定不负父皇所托!”李信高兴道。朝臣都佩服信王的能力,暗自叫好,毕竟真的为国为民的大臣都是真的喜欢信王的。
一时间,李信又收到了很多的崇拜值,李信心里感触颇多。
“很好,太子兢兢业业,在其位谋其政,也赏,着封为禁卫军统领,即日上任。”李世民补充道。
太子受宠若惊,赶紧跪下谢恩。
众人看的出来,陛下这是想要一碗水端平了,不让太子心里有疙瘩,也不让众人觉得太子会没落,不得不说,这步棋,走的妙啊。
李信也为太子高兴,毕竟他也不想太子觉得自己风头过盛。
下朝之后,李信还有些不真实的感觉,自己来到这个平行时空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却收获了不少的成就。
但是随之而来的,李信也知道了,什么叫做能力越高责任越大,自己身上肩负的,比之前多的多了。
说句大不敬的话,李信现在可是掌握了大唐的粮食储备。
自己手上有了这么多地,肯定不能像之前那样悠哉悠哉的了,这是大展拳脚的好机会。
只有做好了,才不会被百姓唾骂,才不会辜负了这么多人的崇拜值。李信喜气洋洋的回到了王府。
刚到王府,管家就在门口迎着了,脸上也是笑得堆满了褶子。
“老奴恭喜殿下。”管家看到李信跪下行礼道。
李信只当他们是知道了宫里的消息,笑着扶起来他,大方道:“赏,今日全府上下没人赏五两银子!
“诶,老奴替大伙谢过殿下,谢过王妃了!”管家笑着说道。
李信笑着点点头,刚要抬脚,转身想到了什么,自己刚下朝就回来了就算府上知道了消息也不会这么快的,宫里的圣旨还没拿回来呢。
“诶等一下,你刚才说恭喜本王,恭喜什么?”李信询问道。
“恭贺王爷大喜啊!王妃有喜了!”管家笑着回道。
李信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了脸上也是止不住的笑。
“双喜临门啊!”李信感叹道,边说边加快步子往内院走去。
管家还不知道李信说的双喜临门是何意思,但是殿下说是便是了。李信又想到了什么,回神对着管家喊道:“管家!每人赏十两银子!”“诶!好!”管家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