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假道士也被抓的抓,逃的逃,又有有力的证明,慢慢的人们还是会去买粮食,谁让李信的铺子粮食最好,又便宜呢。
寻常百姓家也是吃得起的,时不时的还会给些优惠,任谁都要心动的
但是上次常明说的事情,李信还是记在了心上,河东道巡抚这个职位,自己确实不能霸占着了。
这边的大片农田后来基本都被李信买下来了,种粮食的事情也都分配好了,就还像往常一样,招工人。
有工钱,还会分发粮食,实行了小半年,李信觉得这样就很好。
粮食还运往各地赚钱,就算李信不当这个巡抚了,这些钱下一任官也是捞不到的,不必担心。
但是李信却想把这个位子留给自己人,这个自己人便是常明。
常明跟其他的手下不一样,他身后的背景是清清白白的,之前跟李信是没关系的,也能凭着自己的能力考科举。
但是因着科举之路对他甚是坎坷,妻子又重病,阴差阳错的跟李信结识,这便是伯乐和千里马。
李信识人,知道常明的力量绝对不是仅仅掌管一个铺子。
他应该成为李信的左膀右臂,成为李信的一大助力,李信身边不缺乏有谋略的,丛林更是不用多说,什么事情李信都敢交给他办。
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李信能把常明抬举到朝堂之上,而不能把丛林放到朝堂之上。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李信看得明白,自己再怎么厉害,若是有一日,这朝堂之上,全都站在自己的对立面,那便什么都做不成。
未来的事情谁都不好说,李信不得不打算,真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天,也得能反起来。
常明是第一个,以后还会有。
朝堂之上本就要换换补补,才能真的权衡,李世民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李信才敢明目张胆的带着常明入宫见李世民。
安排个官职不是小事情,尤其是常明这种没身份的,还是李信带来的其他人多少都会忌惮,或者不满。
但是这次李信不会给他们不满的机会,左右这个官职换了别人也不会比常明做的更好,那李信就不能妥协。
“嗯,不错,敢这样跟朕谈论政事的,除了那几个老臣,倒是没人敢说了,也没人愿意说了。”李世民沉声道。
这日李信带了常明进宫,说了让李世民亲自考校。
常明到底没辜负李信的信任,对答如流,行事稳妥,针对利弊也能分析的有理有据,是个能在朝堂之,上立足的料子。
所以才有了李世民的那番夸赞。
“我带来的人,那能不好吗?嘿嘿,怎么样,亲自考量了一番,知道我没夸大其词吧。”李信拍拍常明的肩膀骄傲道。
“有你什么事,人家的本事又不是跟你学的,要我看啊,你还得跟人家学学呢,省的老在朝堂之上口无遮拦。”李世民教训道。
“嘿嘿,我就这样了,这不是搬救兵吗,到时候吵架也有人帮我。”李信嬉皮笑脸道。
李世民无奈道:“你就胡闹吧,你哪次说什么,杜如晦那几个老头没帮着你,还找帮手。
李信尴尬的挠了挠头,笑道:“行了行了,我帮手多才好呢,这个是帮您的!是帮百姓干实事儿的!”
常明顿了顿道:“草民势单力薄,便是从普通百姓摸爬滚打过来的,自知百姓不易,也知贪官可恨,别无他望,只愿能够尽绵薄之力,为百姓做事,为大唐效力。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常明的表现是很满意的,知道能有这份心思不容易,也知道李信不会真的胡乱塞个人进朝堂。
但是他没注意到,常明说的是为大唐效力,而不是为陛下,原因无他,常明只认为自己有一个效忠的主子,那便是李信。
李信为了大唐,那他也是为了大唐。
其他人不是没听说李信带人进宫的消息,大多都是无可奈何,李信的地位早就不是他们能撼动的了。
常明参加过科举,就算有人颇有微词,到时候往下一查便知道,当时常明是受人陷害,才与仕途无缘。
现下遇到了李信,那么李信就是为他申张冤屈,重新给他机会,别人就算想说什么,也没办法真的阻挠。
更何况,李世民是满意的,只要李世民是满意的,那么什么都好说。”信儿没看错人,为国为民,会是个好官,莫要让朕和信儿失望才是,回去等着领命吧。”李世民满意道。
“谢陛下。”常明叩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