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明国士 > 第九百三十二章 正蓝旗下

第九百三十二章 正蓝旗下

河南,争夺中原,囊括天下又如何,反正着天下不过是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他们的,同咱们正蓝旗又有什么关系。就算要卖力、卖命,也轮不着我们。就算打下了汉狗的江山,这荣华富贵同王爷你也没有什么关系。”

豪格脸一变,厉声喝道:“住口,这话也是能说的?我大清是八旗勇士的,是所有来自黑山白水的勇士的,不是谁的私产。况且,我大清的皇帝是福临,可不是睿亲王。”

文佳不服气,亢声道:“王爷这话说得不中听,什么大清是八旗勇士的,可如今朝廷的政令都都是出自多尔衮之手,福临皇帝说的话算数吗?还有,多尔衮当权以来只怎么对王爷你,收拾咱们正蓝旗的,难道王爷你还看不出来。就算大清打下整个汉狗的江山,同我正蓝旗同你又有什么关系。汉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天上的鸟儿一旦被打光了,用来射鸟的弓就没什么用处了。如今,他们还想用王爷你的勇武在前面攻城掠地。一旦没仗打,只怕王爷头上的爵位又要被摘一次。”

这话已经非常不客气了,豪格胸口好象被重重打了一拳,身子剧烈一晃,口中喃喃道:“飞鸟尽,良弓藏,飞鸟尽,良弓藏。”

是啊,真到天下太平之时,只怕多尔衮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自己。

无论怎么看,自己这个肃亲王是没办法再当的。这事,去年多尔衮就干过一次。

当时,豪格部将何洛会被多尔衮收买,诬告他图谋不轨。多尔衮借这个机会摘掉了他的肃亲王帽子,降为贝勒,并吞并了他手下的部队。

后来,见豪格实力大损,不值得担心,又顾及到满族上层贵胄们的看法,这才勉强同意让豪格恢复王爵。并让他带着两千人马到山东、河北、河南交界处驻扎,算是变相的流放,将他彻底地赶出了朝廷决策中枢。

多尔衮之所以对豪格如此无情,那是因为当初的皇位之争。

黄台吉去世之后,按说最有资格继承皇帝位的是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嫡长子,年富力强,又是正蓝旗旗主,继承大统合情合理。

不过,嫡长子继承乃是汉人的制度,却不是建州的规矩。

在皇位继承制度方面,清初的满族统治者与历代汉族王朝有着明显区别。历代汉族封建王朝的帝位继承,一般按嫡长的原则进行,即由皇帝生前在嫡出皇子中指定年长者为日后的嗣君。这种制度虽每每使庸懦的皇子以嫡长资格荣登大宝,君临天下,但至少在最高权力交接之际,为当事者提供了一个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不致引发大的冲突或动乱。

与这种状况大相径庭的是,满族肇兴辽东,开国伊始,制度草创,且带有部落时代的传统印迹,帝位继承并无一定之规。皇太极继承汗位,是经过贵族集体会议和推举,体现了旧传统的威力。但同样是这种威力,却为皇太极暴卒后的皇家争斗埋下了祸端。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已经掌握了满州的实际大权,觊觎皇位,就与豪格开始争斗起来。

按说,当时的豪格手中力量比多尔衮要强上三分。他是正蓝旗旗主,父亲皇太极死后又留下正黄、镶黄两旗,这两旗都是坚决支持豪格的。另外,代善父子掌有正红和镶红两旗,当时代善也明确地表示支持豪格。如此一来,豪格手上就有五个旗的力量。

而多尔衮只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二比五,怎么看都是一出败局。

况且,见实力对比悬殊,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曾明确支持豪格。

可事情在却在后来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就在诸王大臣在崇政殿商议立帝时,为了拥戴豪格上位,正黄和镶黄两黄旗大臣命令所属巴牙喇兵全副武装,张弓挟矢,环立宫殿。以武力威慑多尔衮等人,以防不测。

会议开始,索尼首先提出立豪格,豪格乃是黄太极的嫡长子,继位顺理成章。奴尔哈赤长子,资望最高的礼亲王代善也表示:“虎口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虎口就是黄台吉对豪格的称呼,说的是豪格乃是黄台吉捏着手上最宝贵的东西,也就是汉语中“掌上明珠”之意。可见皇太极对豪格的喜爱。

尽管得到了最有力的支持,豪格在这个关键时刻却犯了软弱的毛病,“欲言而嗫嚅,欲进而趔趄。”他不仅不敢公开表明自己勇担大任的雄心,反而言不由衷地推辞说“德小福薄,难以承担。”

皇太极以前喜欢读书,精通汉学,豪格也深受其影响,从小就有大儒教授学问,思维方式已经接近于明人。遇事,总喜欢谦虚上几句,以为美德。

可满人乃是渔猎民族,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