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明国士 >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指挥权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指挥权

。俞亮一进侍卫队就成了一哥,叫孙元对他刮目相看。

作为一个穿越者,现代人,心中都有一股武侠情节。他悄悄问傅山这个俞亮的武究竟如何?

傅山也没什么废话,直接回了一句:“戚虎俞龙,两大武学宗师,你说如何?俞亮如今已经军中第一,若在过得十几年,等他武艺大成,只怕我也不是他的对手。”

所谓戚虎俞龙,指的就是明朝中后期的两大武学宗师戚继光和俞大猷。

戚继光学的是杨妙真的杨家枪,而俞大猷则学的是少林棍法。

正因为俞亮如此厉害,朝鲜营需要一个枪棒教头时,孙元就将他派了过去,算是培养他带兵的本事,一旦成熟,就可以提拔起来做军官了。

随着扬州镇势力的不断膨胀,人才断档的情况越发的严重起来。首先是治理地方的文官缺员得厉害,没办法,只能在体制外弄了个不伦不类的公务员考试,收拢了一批如周仲英这样的失意文人,算是把扬州镇管辖地的民政结构给撑了起来。

实际上,明朝养士两百多年,加上明朝中期老百姓日子还算过得去。在江南这种富庶地区,读书之风盛行,知识分子如过江之鲫,实在太多了,出路就变得狭窄起来。几乎所有人都涌进科举这条路上,竞争残酷得可怕。

如苏南和浙江这种文教昌盛之地,别说是乡试,即便是获取秀才功名的院试,因为报名的人实在太多,名额不够,还得预先进行加试,获取资格之后才能去省城参考。

也因为出路实在太少,李自成在拿下河南,开科举的时候,几乎不愁生员。后来满清开科举,读书人也是趋之若骛。这个时候,什么家国之念,什么节操都顾不上了,都要让位于切身利益,这就是人性。

文官的问题好解决,毕竟有庞大基数的读书人可以选拔,武官却有些叫孙元头疼。

他手下的将军们大多是九边军官出身,后来在战争中也培养了一些。问题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并不是读几本兵书就能培养出来的,很多士兵都是文盲,没有文化的军队连上级的命令都看不懂,还怎么带兵打仗。

因此,这些年以来,他的部队规模都小,不是没有合格的兵员,实在和找不到带兵的将领。

俞亮好歹也是将门之后,武艺高强,自然成为军中的宝贝疙瘩,要大力培养的。

对于他,孙元可是有活命之恩和知遇之恩的,俞亮对孙元自然是忠心耿耿。

俞亮从小在军队长大,在扬州镇呆了这么长时间,宁乡军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他自然明白,对于孙元自然是非常崇拜的。对于以一千五百人马对五千建奴军队,他充满必胜的信念。

被他反驳,周仲英讷讷道:“是是是,俞教头说得是,我对侯爷的手段自然是相信的。不过,这打仗的事情慎重些还是好的。倭奴和高丽人虽然是经过宁乡军教官训练出来的,都是剽勇之士,但比起咱们宁乡军来还是差了许多,比如这些高丽棒子,都吵得厉害,看不出是强军的模样啊。这是其一,其二……有一句我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俞亮:“周掌牧你尽管说就是了。”经周仲英的提醒,他心中倒是一凛。是啊,倭奴还好,知道听命行事,懂得服从。朝鲜营的人都非常自大,一副天老大,咱们老二的样子,眼睛里就没有秩序二字。作为这两支人马的枪棒总教头,没有人比他跟清楚朝鲜营是什么货色。

周仲英:“还有啊……我虽然对于军事不太了解,却也知道这打仗讲究的是高度集权,三军上下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命令。如今的情形是这营寨里挤进来三路人马:朝鲜营、岛津联队、咱们宁乡军的教官。等下打起来,部队听谁的。是听李亲王的、岛津一夫的还是听我们的。怕就怕到时候,岛津一夫要守,李亲王要攻,或许我们又是另外一个主意,这仗也不用打了。”

俞亮想了想:“对,周掌牧说得是,我倒是忘记这一点了,这一仗咱们得选一个指挥官。按说,李亲王身份最尊贵,应该由他指挥的。”

“使不得,使不得。亲王从来没带过兵,别看他平日跨跨其谈,依老夫看来,也就是个赵括,若让他带兵,没准咱们都要变成长平之战的赵军了。岛津一夫是海盗,他来当指挥官也是不成的。依我看来,俞将军做指挥官最合适不过。你的武艺高强,又是忠良之后,大家都是心服。”

“我是不成的,职位实在太低,如今也不过是一个教头,我的正式武职不过是一个防守,对亲王和岛津发号司令,不合适。”俞亮摇头,道:“要不,周掌牧你来带兵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