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开天神斧 > 190瑲琅显

190瑲琅显

神农氏性格温和,平时待人接事都礼让有佳,族人无不称赞,无不敬仰,可惜这样的人白白有做王者的风度却没有霸主的威严。

这种品性在在和平年代十分难得和需要,不过一旦出现重大事故的时候就显得有些苍白,少了份舍我其谁的魄力。解决事情来显得拖拖拉拉的,很可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仅存的那个勇士将神农氏的信物带到族中之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时的氏族之中,一旦出现的重大事故,那消息就如同张了翅膀一样飞了出来,几乎人人都有份知道。不像现代的国家,一出现什么风吹草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隐瞒事实,愚弄群众。

妖怪出山的事情一下子就弄的妇孺皆知,满城风雨。

虽然大地上人族中流传着许多妖怪巫神的传说,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妖魔鬼怪和神仙都成了往事,已经有数百年都没出现过了,人们也就渐渐淡忘了,老一辈的死去,新一代的成长,见过妖怪神仙的人都死光了,故事也就变成传说,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

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会保持一种畏惧心里,不过人们同样也有一种惰性心里,妖怪出来了又怎么样?反正又没人见过妖怪有多凶残,多厉害,传说中的妖魔鬼怪大多是不吃人的,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等妖怪杀上门了再说。

所以人们并没有像神农氏希望的那样行动起来。

族中事物大多由八位长老决定,他们也都是修行之人,并不怕什么鬼怪。于是也不以为然,列山族一直以来都暗中选一些资质非凡的孩童修行修真之法。修真之法不可普及,一来灵气有限,深山大泽之中有丰富的灵气,不过这些地方地处偏远,又往往有强大的妖怪把守,他们也没胆量进去。列山族附近的灵气也只够极少数人使用,人多了就不好了。

第二点是因为资质问题,有些人不适合修真,往往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一事无成,再者如果人人都抢着去修真,那么氏族怎么发展,谁来进行生产?这些都是问题。

修真境界的划分叫做修真十二品。修行中必定要经过的十二个境界,分为:旋照、开光、僻谷、融合、心动、灵寂、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这十二个境界,俗话说:不如十二品,不成修真人。经过多年的计划,如今族中修真人士有两千三百余人,达到元婴期或者元婴以上的有一千一百一十一人,而十二品以上的人也有三十一个,没度过天劫而改修散仙的也有一十八个,八大长老都有天仙的修为。其实力在氏族之中稳占第二名,第一名当然是泰皇伏羲所领导的华胥氏族,他们族中达到金仙修为的都有十几人。

其余氏族几乎都是在洪荒第一量劫之后,由各地散落的人群重新组成了,没有丝毫的底蕴,族中根本没有修真人士。

八长老感觉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此地既为人族发源地之一,那么就不可能有强者出没,强者自然不允许有这么多人在他的地头上发展,千万年来族人聚居地附近也没有出现或者听说察觉到什么强大的生物,所以他们将鬼妖虚耗的力量定位在天仙之下,以为凭借族中高手就可以解决掉。如今之计,就是在那妖物残害普通族人之前,将其铲除。

八长老把人召来,开了个紧急会议,说明了妖物并不可怕。马上组织勇士将其绞杀,请大家放心,先稳定住了民心。

随后八大长老亲自带队,去周边巡视一番,无果,遇神农氏,同归。

神农氏建议举族迁徙,可惜他威望虽高,威严不足,不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主。被八大长老否决,这也不怪八大长老,举族迁徙这样的大事情可不是说干就干的。其中涉及到太多的东西,甚至准备不足的话,很可能死伤无数,首先粮食一项就不能保证充足供给。再说迁到哪里去呢?还有比着片土地更适合生长繁衍的吗?

神农氏想想也是,于是便商议出一种保险的措施。一方面派遣修真人士外出搜寻,一方面加派人手组织防御戒备工作,同时全族警惕。各家各户都颁发一支用竹做成的响哨,一有动静就赶紧吹。

神农氏他们做的工作已经够好了,不过这样的措施大都是防备凡人用的,对付虚耗这样的鬼妖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几天之间不时地有人消失,起初是外出打猎务农采果的人不翼而飞,这些人几乎都是在挺远的地方遇难的。再接着就逐渐往聚居地接近,昨天夜里甚至有人在房间里睡觉的时候不见的。

凶手来无影去无踪,悄然无声地潜入,视守夜之人于无物。人们这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加起来已经有上千人失踪了。相对与列山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