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人看来,就算成为万人敬仰的人,仍然无法改变自身的虚弱。就像大家在形容残疾人科学家的时候,在“思考上的巨人”前,依旧会不自觉地加上“行动的矮子”之类的对比词,这种事情实在是很无聊,无聊透顶。就算努力成为社会精英,可以雇佣大量保镖来保护自己、或是欺凌他人,但这种行为还是在倚仗他人。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才能证明自身是“强壮”的,比所有人都要强壮;但男人又不希望通过手术来改变体质,因为那样就等于放弃了原本的身体,变得和庸人无异,就像是向令人不爽的家伙们低头认输了一样。
如此别扭的男人,最后终于发现了不需要依靠他人,亦不需要改变自身,便能证明强大的“真理”――人比动物更强壮的地方,在于使用工具。
before8 密室杀人狂(后)
刀剑。
弓弩。
机关。
火炮。
枪械。
毒药。
……
人类的历史是战争史、是用来清理人类本身的武器不断更迭的历史。在深入其中之后,男人很快意识到某个事实:世上竟有如此繁多的杀人工具!如果要全部掌握精通的话,就算是赖以此为生的天才都难以实现。真正想要变得强大,就必须舍弃其中的一部分――这太过遗憾。况且,就算是在舍弃之后,不将一生赌在上面的话就没有任何胜算;就算能狠下心,为此付出人生的代价,亦未必能到达已被他人攀登过的高度。
他不是为了“工具”而活的,他的目的是借用工具而非他人之手,变得强大,比所有人都强大。而一旦将全身心沉浸在“工具”之中,便等于本末倒置,得出“杀人工具不是用来杀人”、“修行的重点不是为了变强”之类的古怪道理来。庸人们将其称之为“道”,正如剑有剑道,弓有弓道。但男人却对此不屑一顾。
况且一般的冷兵器、乃至诸如枪械的热兵器,除去需要的纯熟练习外,作为其基础的依然是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这绝不是他的长处,男人会早早放弃,抛开信念上的差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在这种状况下,男人做出了在他看来最为合理的决定:他要制造出只属于自己的“武器”。换种说法,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杀人工具”。
而接下来,是第二个转机――
正当男人为该如何创造工具而苦恼的时候,他与那本书相遇了。
*
选择以何为原型锻造自己的武器,用何种手法来锻造,这个问题竟然持续不断地困扰了他将近二十年。在这段时间里,男人一如既往地默默忍耐。他在一家公司内勤恳工作,娶妻生子,成立家庭。他已经习惯周遭环境所给予的评价,看似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点反而得到了熟识人们的高度评价,因此得以过上安稳的日常生活。
无论是言行还是态度,他看起来就和其他普通人一般无二。就算是最亲密的枕边人和子嗣,都未曾看出男人隐藏在表皮下的本性。然而这平静的人生,却完全没有让他内心的热情减弱分毫,反倒是令他越来越渴望“那一天”的到来。
出于对犯罪的爱好,他最偏好的小说类型是具有猎奇色彩的恐怖作品,悬疑小说,侦探小说,乃至推理小说。每天晚上下班后,他都会在回家路上经过一家书店。男人就在那里,和书本中的犯罪者们度过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
就这样,在某个平平无奇的晚上,男人与最后的契机相遇了。
书的名字,是《三口棺材》(thethreecoffins)。
身为推理小说迷,他当然听说过这部作品。可是,男人一向对国外“黄金时代”的作品兴致缺缺。他对精妙的诡计与缜密的推理本身无甚兴趣,而更热爱具备猎奇官能描写的作品,和窥探人内心险恶和黑暗一面的小说。
但这一切都无关紧要。
真正触动人心的,不是故事,不是人物,而是这部作品中某个人所说的一段话。这就是后来被推理小说界称之为【密室讲义】、借基甸?菲尔博士之口发表的一段堪称精辟和深刻的“密室”手法论文。
男人曾经阅读过不少描述密室杀人案件的推理小说,但这是第一次,他在心灵的最底处、被深深地震撼了。就像是神明被他的不倦追求所感动,降下了启示――他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那个夜晚,男人几乎感动到要流下泪水。
在男人的一生中,恐怕除却诞生时由母亲的子宫中被抱出来、在世界上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