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中国民族之风 > 第六节:上巳节的典故及由来

第六节:上巳节的典故及由来

关于上巳节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伏羲、女娲和神农是古代的帝王。据说伏羲教人们织网捕鱼、打猎,使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了农耕时代;女娲发明了粘土,让人们摆脱了洞穴的居住,学会了盖房建房;神农则教人们种五谷,改善了人们的饮食。这三位先帝的功德无量,人们都尊崇他们为“人祖”。

古时候,人们一到春天,都要在沿河两岸举行上巳节。春天,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春情涌动。在这个春情勃发的季节里,青年男女们,或自由结合,或互通婚姻,一男一女,携手同游于清流之滨,戏水谈情说爱。这就是上巳节所蕴含的“春情”之意。

农历二十三日、二十四日这两天,正是春暖花开、春情涌动的时节。人们都怀着急切期待的心情,盼望着能到河边去“洗龙水”。因为传说这天经过河水洗濯,可以除去灾晦,洗去百病。其实,“洗龙水”就是到河边去游泳洗澡。

游泳洗澡本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自远古以来人们都会游泳。但是,在上巳节这一天的游泳洗澡却有所不同:一是它规定在河边进行;二是它带有节日的仪式性;三是它是青年男女们共同参加的群体行为。这些特征,是自古以来的这一节俗得到流传并延续不衰的根本原因。

从民间采风时所见所闻看来,“洗龙水”不但青年人要去洗,老年人也争先去洗。老年人为什么要争先去河里洗“龙水”呢?这是因为民间认为龙是鳞虫之精,能掌管雨水。春天来临,春雨将至,龙要变化飞腾升天行雨了。所以,人们在这天要到河边去洗“龙水”,以沾龙之灵气,得龙之行雨。雨水充足了,雨季来临了,万物才能茁壮生长。

人们洗完“龙水”之后,有的在河边饮宴、野餐;有的在野外幽会;有的则举行传统的游戏娱乐活动;有的还要举行祭祀仪式……总之,这个节日是个十分富有民俗气息的节日。

一谈到上巳节,《诗经》中的《郑风·溱洧》是绝不能不提到的。这是我国最古老、最经典的有关上巳节的诗歌。《毛序》认为它是郑国的民歌,“溱洧者,郑之淫风也”。这说明溱洧是一首郑国男女幽会的情歌。古代每逢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便结伴来到溱洧两河交汇处举行祭祀活动。祭祀之后,青年男女们则脱去礼服、换上便服、换上便鞋、放下发饰、脱去鞋袜、卷起衣袖裤腿、赤裸上身、赤足戏水……有的对唱情歌表达爱意,有的彼此挑逗调情取乐;有的振臂高呼宣泄情爱;有的在水中共饮祭祀之酒;有的在水中挥拳设赌取乐……尽情释放着青春的活力与生命的激情。祭祀之外的其他活动就是祭祀的延续与扩展。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郑风·溱洧》这首诗歌所描述的上巳节民俗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情绪宣泄和情感交流的形式。这种形式将人们积压在心头的消极情绪通过歌唱的形式释放出来,使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它对稳定人的心理平衡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形式还为青年男女们提供了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正面的、积极的社交机会。它有利于青年男女们相互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有利于青年男女们的恋爱与婚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郑风·溱洧》这首诗歌所描述的上巳节民俗活动还具有一些民俗特征:一是带有明显的巫术色彩。上巳节在宋代以前一直被视为神圣的日子。宋代以后的上巳节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神圣了,但人们仍然将它视为一个节日。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具有巫术色彩——春天来临了,春雨将至,龙要变化飞腾升天行雨了。人们为了得到龙的庇佑与祝福就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河边举行祭神仪式:祭祀之后便是人神同乐……人通过这种模拟巫术行为来达到人与神的交流与沟通。二是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郑风·溱洧》这首诗所描述的上巳节民俗活动是一首群体性的狂欢歌。人们在祭祀仪式结束后便脱去礼服换上便服来到河边的草坪举行一系列的游戏娱乐活动:人们或是相互打

上巳节,又称为“上巳祭”,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三月初三。据说,这个节日最早起源于汉代,当时人们为了祛疫除灾,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上巳节也被视为巫师和寻求神灵庇佑的节日。

上巳节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那就是“踏青”。在古代,人们会在这天出游,踏上田野,欣赏春天的美景。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有过关于上巳的诗句,他们在文艺作品中描绘了一个个美丽的春日场景。

我想起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上巳典故,那就是《施小白上巳图》。故事说的是,唐朝时,有一个小女孩叫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