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刀砸成碎片,然后把人也一刀两断,最是爽利!
自从跟随张耕阳信起事以来,这虬髯大汉手中刀已经饮了数十人的鲜血,而今日,注定也不会出鞘空吟!虬髯大汉看着自己的猎物,虽然他坐在马上也比自己高一头,但是他丝毫不惧。想象着他一会被自己一刀将大好头颅削去的样子,脸上露出一丝疯狂。这是他最喜欢的杀人方式,把人干脆利索的一刀断头,当对方身体一分为二,头颅被胸腔中喷溅而出的血柱顶得老高,那漫天溅起的鲜血,是最诱人的!叶肥楠眼睛一缩,眼见避无可避的大刀,狠狠地一咬牙,把脑袋往大刀砍来的方向一歪,脑袋一缩,把脖子的要害掩盖住,同时肩膀往上一拱,避开了要害,双手也攥紧了手中长马刀“扑!”一声沉闷的撞击声,虬髯大汉的大砍刀狠狠的砍在叶肥楠的肩甲处,不过由于叶肥楠有一个向前缩脖子耸肩的动作,便相当于是自己送上去的,虬髯大汉的力道未能完全爆发出来,反而是被卸去了大半的力道。叶肥楠只觉得肩膀处一阵剧烈的疼痛,与唐朝的明光重铠,大宋重达五十多斤的步兵鱼鳞重甲相比,大明朝在甲胄方面似乎不太重视,不尚重甲,便是最精锐的边军和京卫,一般士卒也只是棉甲,而将领才是锁子甲。三层泡钉棉甲,已经是现在大明朝防御力最好的甲胄,用三层棉甲扑打而成,重甲还夹杂着大量的铁丝网和铁甲片,防御能力已经算得上是惊人,饶是如此,也被这虬髯大汉的大砍刀砍出了一个长长地豁口,棉甲之中穿着的单衣也被划破,肩膀上给开了一个大口子,鲜血从里面不停地涌出,顿时就染红了叶肥楠的肩膀,顺着缝隙滴滴答答的流下。虬髯大汉一怔,自以为必杀的一招竟然失去了效果,并没有对敌人造成致命杀伤。实际上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儿,他之前面对的那些敌人哪有几个穿甲的?了不起穿的厚了一点儿,自然是抵挡不住,而龙枪骑兵们穿的三层泡钉棉甲虽然算不上重甲,但是和他们的一层单衣比起来,却是不折不扣的甲胄森严了。虬髯大汉脑中电转,手上动作却是不停,一刀没有起到效用,顺势一拉,就往叶肥楠的胸腹处划去。(第三章送到,还有两章,求支持。)他坐在马上,也跟一截铁塔一般,比别人高出一头还要多。而他的斩马刀,也是特制的,比别人的更长更宽!大明制式的镔铁马刀也是正德三十年改革军制之后重新制作的,长度极长,师仿唐代的长刀,又有一个别称,称为苗刀。苗刀称呼的来源,不是因为这种刀发源于西南边疆苗地,而是因为这种刀刀刃极长而且笔直,几乎没有弧度,刀身修长苗条,所以称之唐刀。苗刀总长五尺,刀长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兼集中了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既能当枪使,又能当刀用,既可单手握把,又可双手执柄,因为单、双手交换使用时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且结构优良,所以在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历、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实用价值极高,杀伤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抵挡。不过这苗刀的造价也是相当之高,因此只有京卫和边军的精锐部队才能装备,连子宁也是托关系才弄到了百多把,装备了精锐的龙枪骑兵。平常的一把苗刀,重量约有十五斤,而叶肥楠的苗刀,刀背是加厚了的,刀身也比一般的宽了一寸,重达二十三斤!如此重的武器,想要随意挥舞使用,并且持续战斗,非要这样的猛汉不可。以叶肥楠为中心,十一个人组成一个进攻型的半月阵,中间叶肥楠的位置突出,两翼略向后展开,就像是飞鸟的羽翼一般。当他们冲出二十步的时候,那些白袍军已经差不多控制住了局面,把战马给安抚住了。不过,他们的军心似乎并未因此而好转,阵型依旧散乱而疏松,这样的阵型,能够躲避弓箭火枪,但是一旦被龙枪骑兵们冲杀进去,以优势兵力依次绞杀,那就只有闭目待死的份儿!蹄声如雷,轰然而至,似乎也惊醒了那些慌乱无措的白袍军。他们已经是把胯下的战马给控制住了,但是阵型依旧散乱,白袍军的军心士气,在刚才的一轮火气打击中,几乎已经被彻底的崩碎了。杨沪生能看到,那个虬髯大汉正在大声的招呼着,但是没几个人听,有一个白袍军,甚至倒转马头,向来路冲去。血光迸现!让所有人都心里一跳的事情发生了,那飞奔而去的白袍军,大好头颅突然飞了起来,接着脖颈子里头一腔血柱便是飞射而出,洒落一片。那战马往前奔了十数步,马上无头骑士身子一斜。重重的落了下来。那虬髯大汉手中大砍刀上鲜血淋漓,他纵声厉喝道:“弟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