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伤了想留在军中照样有差事,照样拿军饷,不想留在军中,种地也行,做生意也行,大人给地给本钱,小日子过得更滋润!
念了一长串名字,连子宁已经是声音嘶哑,他水都没喝一口,便又是取出一张薄绢,继续念道:“张家木、王通。以上三十七名兄弟,英勇作战,奋不顾身,以致重伤,落下残疾。授予二等忠勇勋章,以上三十七名兄弟,愿意留在军中,每月军饷照发,不得克扣一分一毫。后勤处有差事妥善安排。”“李穆、罗张、王筢子。三名兄弟,英勇作战,奋不顾身,以致重伤,落下残疾,授予二等忠勇勋章。此三名弟兄,愿意去荣军农场归养,每人授予田地五十亩,白银二十两,宅院一座!”“刘震撼、马奇、叶肥楠,以上一百五十名兄弟,作战英勇,每人俱杀伤白袍军三人以上,特授予三等忠勇勋章。升迁优先考虑!”“又有军官,石大柱,刘良臣、杨沪生、牛二等十七员,指挥若定,调度有方,临危不乱,身先士卒,每人授予二等忠勇勋章。”连子宁每念完一句,下面便是响起一阵掩不住的欢呼声。所有的士兵,都在为勋章的获得者高兴,也都为自己而高兴,他们看到了榜样,看到了自己的目标,终有一日,自己也可以拿到勋章,拿到这些勋章背后的东西。连子宁自认做不到红军政委那般伟大,让战士们吃冰卧雪受苦受难不拿军饷还能跟着热血沸腾的闹革命,打起仗来更是奋不顾身,所以他会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手段。现在看来,这样做还是卓有成效。连子宁下了高台,走到所有人之前,刘良臣手中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了一大碗酒。连子宁端起酒碗,缓缓地洒在台前地上,回过身道:“武毅军所有士兵,都是我连子宁的兄弟,每死一人,就像是在我心头割一块肉一般难受。但是为国为民,才是兵之大者,白袍逆贼祸乱山东,荼毒生灵,枕骸遍野,万里朱殷。大丈夫诛杀逆贼,战死沙场,乃是你们的荣光,也是我的骄傲!此次出征回去,本将要在大营之中,兴建英烈祠,你们的牌位,每个人都将在英烈祠中摆放,受子孙万代供养,香火绵绵,万世不绝!你们的荣光,永远不会消散!”“这一碗酒,为你们践行!兄弟,黄泉路上,莫要孤苦!”说罢,连子宁拍拍膝盖,郑重跪倒在地,向着那高台之上,数百个瓷罐,重重的叩首!武毅军一片寂静,哗啦哗啦,在连子宁身后跪了一地,也是齐齐叩首!突然间,整个武毅军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呐喊,不分官兵,不分大将小校,每个人都是在嘶声大喊:“愿为大人效死,愿为大人效死!!”每个人都是发自真心的在那里呐喊,每个人都是喊得声嘶力竭,虽然有寒风呼啸,但是每个人都觉得浑身上下的血液好像是要沸腾一般,士气高涨,直冲云霄。分割线(今天第一章送到,感谢‘书友1105040942...’和‘28楼的牛牛’的打赏,多谢。另外,公布一下,兄弟们想一起聊天儿讨论的,就加一下吧,呵呵。另外,待会儿会开一个单章在作品相关里面,把各位书友要扮演的角色都列出来,并标出其中已经出场的角色。)天色已经暗下来了。秋日的北地,晚上已经略带一些凉意,风呼啸而过,带着人的丝丝悸动。白日一番大战,实在是把人消耗的筋疲力竭,虽然有军令在身,但是连子宁还是决定在此扎营休息一天。此处距河间府大营也不远了,明日一早起来赶路,上午就能到达。矮山丘依旧被改造成为一座巨大的高台,无数的武毅军士兵围在高台周围,火把猎猎,把这里照的亮如白昼。在这里,武毅军一场的祭奠,正在进行。在高台之上,放着数百个人头大小的瓷罐,摆放的整整齐齐。每个瓷罐的正面,都还贴着一张白绫,上面写着几个字。这是战死者的骨灰,连子宁决不允许自己的兄弟葬在荒郊野外,死后也不得安生后世网上不时爆出某个抗日牺牲者的墓园被拆毁改建成了别墅,白骨散落一地的消息,让他每每读来,悲愤之余又是心里一片冰凉。所幸这个年代,土葬是和火葬并行的,只要是能入土为安就好,民间并不太在意方式,所以在下午,所有已经确定战死的武毅军士兵,都举行了火葬。而他们的骨灰,将被带回去,就在未来的荣军农场的附件,将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烈士陵园,把他们安葬。让他们死后,也能依靠着自己的家人。武毅军上下肃立,连子宁披坚执锐,站在最前,在他的身边,则是那些重伤的伤兵,他们或躺或坐在毛毡上,目光炯炯。全场数千人,鸦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