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写的那话本儿,作为大婚的惊喜。
那一话本儿,她始终是珍藏着的,只在一个人的时候偷偷的拿出着闲话,眼见外面的天色也是渐渐的黑了下来,外面有侍女轻声问道:“夫人,可要叫膳了么?”清岚瞧了瞧天色,便问道:“今儿个也不早了,便都吃了饭再回吧,都想吃什么?”小青不假思索道:“打边炉!我想吃厨房调的麻酱料了,还有小香菇。”“我也是!”康凌雀跃道:“我想清汤煮的老玉罢便扬声道:“吩咐下去,今儿个打边炉,就在这儿用,着厨房小意些,拣着几位夫人爱吃的多拿些。”小青又叫道:“我还要高邮的咸鸭蛋。”清岚手指头又是在她脑门儿上点了一下:“就你毛病多。”外面应了,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便是几个侍女抬着一个铜炉子上来,放在八仙桌上。打边炉自然就是火锅了。不过这会儿打边炉还没像后世那般兴盛规范,还是连子宁吃了几次,觉得不方便,便是着人改了改。这铜炉乃是着匠人特制的,下面自带着一层火炉,这会儿里面放满了炭火,烧得正红火,有热气腾腾而出。锅子像是一个太极图案,中间一道弯弯曲曲的隔板,把锅子分成两半儿,一半儿是清汤,一半儿却是泛着通红,一股怪异但是诱人的香气从锅子里面飘出来。一半儿是辣汤,一半儿是清汤,也是方面。然后四人落座,侍女又是端了蒜泥麻酱等作料上来,然后各色菜肴也上来了,翠绿的山菜,黑色的蘑菇木耳,黑得发亮的腊肉,红色的腊肠,几碟切得极薄极细的牛羊肉片儿。还有葱白,姜片等等作料,很是丰盛。还有满满一碟子很显眼儿的金黄的玉米。康凌已经是迫不及待的把好几块儿玉米扔进清汤锅里去了,康素瞪了她一眼,道:“着急鬼!”侍女又是用铜盆盛了热毛巾把子过来洗了手,净了面,然后又端上参汤漱了口,这方才是开始。侍女一人上了一碟子切好的黄瓜片,清岚道:“今儿个午间方才从暖棚子里摘了送来的,爽口的紧。”小青已经是迫不及待的夹了一片切好的咸鸭蛋放进嘴里,一咬一嘴的油,满足的哈了口气,没皮没脸的笑。康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煮玉米。清岚和康素两人不紧不慢的夹着肉菜在锅里滚一滚,然后沾点儿麻酱蒜泥儿什么放进嘴中,时不时的低语几句。正在这时候,外面忽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然后雕花的木门便是被哐当一声推开,一个高挺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朗声笑道:“吃什么呢?大老远的,我就闻到香味儿了。”(未完待续。)此次朝会完毕之后,便是在后面的大殿之中摆下宴席,宴请金国使节及东北诸部汗王,正德只是喝了杯酒坐了坐便是离开,福王替他款待,长袖善舞,应付自如,倒也是宾主尽欢。在离岳南三十里,大致就是离岳通向京城北门那条直线的中点位置,有一个小镇。镇子就在官道边儿上不远处,规模不大,历史也很短,乃是开始兴建离岳之后才发达起来的。离岳兴建,征发民夫一百二十万,每日从这官道上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而这里正是中点位置,走到这儿也累了,想要歇脚了。一开始这里乃是一个茶棚子,后来成了一条街,再后来,就成了一个镇子。官道修起来之后,这儿的官道通达四方,往东北通山海关,往北通密云蓟镇,往西北过居庸关通宣大,是以过路的商贾也是很不少,于是便兴起了这么个镇子。不少商贾都是选择在此歇脚吃饭,慢慢的,也是繁华了起祖上本来乃是天津卫人氏,后来去了辽地,世代经商,走的乃是辽地北京城这条线儿。靠着贩卖人参山货赚了不少钱财。王大少爷乃是家中的老三,还是个偏房出的,在家里生受不得那等腌臜窝囊气,便管家里拿了一笔银子,出来闯荡。后来眼见这儿能起来,便在这儿落住了脚,开了一家极大的客栈。这王大少爷家世不俗。带的银子也是很不少,这生意做得很大。不但有着酒水住宿的生意,后院儿里还养着马。备着车,兼营大车店的生意,时不时的也能从北地捎一些特产回来,那钱财,是滚滚不绝。作为一个外来人,也不是没人打过他们的主意,不过这王大少可不是自个儿,身边还呆了十来个孔武有力的家丁,都是能打的。有几个泼皮无赖汉子不开眼,去上门生事,结果一人给打断一条腿扔了出来,后来就都知道厉害,也无人敢招惹了。不过好在那王大少倒不是个纨绔子弟,为人也是和善。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于是过路的商贾就管这儿叫王家屯子,慢慢的也就叫开了,都这般叫。这会儿正是中午时分。正是王大户的‘王记客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