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讲财政的书,各种信息,都是记载于不同的书中,连子宁之所以能够清楚的知道这些,是因为在后世,无数本书中的直言片言,已经被人总结总汇出来,成了鲜明的数据。这个年代的人,如何得知?
他张口结舌片刻,摇摇头,满脸惭然道:“下官不知,还请大人不吝赐教。”“就是因为商税。”连子宁叹了口气,道:“便是北宋最鼎盛时候,极北也不过是到达白沟河一线而已,若是从版图上讲,不过是秦朝一般大小,乃是我等汉之疆域自汉朝以是自秦汉以来前所未有的。北宋真宗年间,一年赋税一万万六千万贯,便是南宋偏安之后,也是一年九千余万贯,就是应在这个商税上。两宋的赋税,有六成都是盐税、铁税,商税。而国朝呢,让商人转运粮食给边军,然后领取盐引,各地大盐商与官员勾结,一个偌大的帝国,一年的盐税竟然只有十余万两!岂不荒谬?商税三十税一,更是一个笑话!”他的声音冷冷的,带着一丝讥诮,洪朝刈身子一颤,悄悄低下了头,这普天之下,敢这么*裸的对太祖皇帝进行讽刺的,只怕也没几个吧!“说是三十税一,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经商的都是些豪门巨贾,谁在朝中没有关系,谁敢去向他们收税?国朝一年商税不过是百余万两,恐怕都是从小民身上抠出江南经常是有这般事情,一个村中,一人中了秀才,全村的土地便都挂在了他名下!可笑、荒唐、荒谬之极!”他叹了口气:“国朝的弊病,委实是太多了。太祖皇帝虽然英明神武,但有些东西,却太多想当然了。”洪朝刈小心翼翼的谈问道:“那您的意思是?”“加征商税()?(),把商税提高到五税一?”
他长长地吸了口气()?(),侧头看向那碧野蓝天()?(),
眼神有些悠远:“盐铁税都可以放在一边?()_[(.)]???&?&??()?(),
但是这商税,必须得先提起来,以前受制于人,现在自己当家做主了,总得做些什么,改变这现状,若不然的话。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最后肯定会出事儿的。”
在原先那个时空不就是如此么?崇祯年间,辽饷一加再加。最后到了一年一千七百万两,到了最下面,真正征上来的只怕要超过七千万两!这些压力都被压在小民身上,终至天下糜烂。连子宁很庆幸,自己的领地,商人势力依旧零散,而开科取士才进行了一次。没有大明朝那盘根错节的商贾势力,没有那让人窒息的文人团体。若是在江南。就算是自己真的要推行新税法,只怕也是艰难之极吧!幸亏是在东北。“五税一?”洪朝刈倒吸一口凉气儿,大人这一下子涨得可是够狠的,他有些担心道:“这样重的税,会不会没人经商了?”“怎么会?”连子宁失笑道:“商人的利润之丰厚。难以想象,一两银子的本钱,能赚回是五税一了,只要不超过五税三,他们都干!”“这是商业税,还有就是征粮税。任何人都得交,你去告诉贾涉他们,让他们自觉点儿,千万别偷税漏税,要不然,到时候我可就要亲自带兵去取了!”洪朝刈赶紧答应下来,心道大人这次是发狠了。连子宁咬咬牙。又道:“非但如此,咱们境内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也得交税!”“大人,万万不可呀!”洪朝刈大惊失色,急急喊道:“大人,此事下关认为万万不妥,一定要慎重!”他声音略大了些,引得众人都看过来。“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连子宁摆摆手道,这个问题,他已经想了很久了,正好趁着这时候提出来。既然敢动这一块儿,那么自然是已经对其中的利害关系考虑的很清楚了,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决策一旦传开,会在大明造成怎样的巨大的轰动!以秀才为基础的文官阶层,这可是连皇帝都不敢,或者是无能为力去触碰的一个团体啊!因为普天下的治民官儿都是文人,你杀了一批,上,根本不会有人去做。就有功名者无需缴税带来的严重后果,大明朝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问题是有识之士都是读书人,他们会去损害自己的利益么?这一点,皇帝也清楚。终大明一朝,皇帝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都在和文官阶层作斗争,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皇帝惨败。万历皇帝在深宫中二十年不上朝,被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