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给家里捎信,把她的大孙子周文宣喊来了。
幸亏当初盖房子时,盖了十间,否则这都不够住的。
沈紞如乔迁宴上见过一次周文宣,她对这个表哥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听外婆说,他还读过两三年书,因家里实在供不起,他主动选择去做工帮衬家里,听说在宁州城还做起了掌柜。
周文宣见祖母稍信,姑姑家里实在忙不来,让他过来帮助表妹,他二话没说辞了手中的活计,跑来了这个小镇上。
尽管老板再三留他,还给他加了工钱,他都摆摆手说,跟工钱没关系,家里忙不来,哪怕表妹不给他工钱,他帮忙都是应该的。
他的媳妇王氏也是个贤惠的,不管丈夫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只要家里有她和孩子一口饭吃,她就知足。
“表妹,我能做些什么?”
沈紞如身上的银票大多数都买了田地了,身上所剩也没有多少了,她拿出五百两道:
“文宣表哥,你拿着这些钱,去镇上买两个铺子吧,一个铺子卖卤味和调料,就是我们作坊生产的这些,另外一个铺子卖火锅。”
“好。”
周文宣二话没说,拿着银票去办事了。
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要去盛京了,她总感觉心里不踏实,多开点铺子傍身总是好的。
好不容易喘口气,沈紞如刚在家里休息了一会,生意找上门来了。
有个外地的商户,在镇上尝到了她做的卤肉,想着能不能购买下配方。
“方老板,我们家的配方是祖传的,是不能卖给您的。”
方老板也知,能做出这样的卤味,确实是祖传的,一般这样的方子想买,会很难。
“沈姑娘,我多出点钱,您看行不,也不影响你生意。”
“你出多少?”
“五十两。”
沈紞如笑笑:“五十两也不过是我几天的进账,你觉得我会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