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彻身着儒服,端坐前厅,张承奉快步走来,向他躬身行礼道:
“学生拜见先生。”
彬彬有礼的形象,一点也不像那日在李张氏面前,直呼张文彻为老贼时的模样。
张文彻受了这一礼,起身道:
“时候不早了,还请使君为老夫带路。”
张承奉将张文彻带来一间僻静的厢房,这里将会是他今后的求学之所。
张福早已为张承奉将笔墨纸砚准备妥当,只是张文彻两手空空,不见他有携带讲义。
张承奉好奇道:
“敢问先生,今日是要学习哪一部经典?”
张文彻摇头道:
“老夫此来,并非是要教导使君如何做学问。”
随即,便与张承奉说起了归义军的由来,以及当今天下的局势。
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彻底丧失了对河西的控制。
汉武帝设立的河西六郡,即陇西郡、北地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自此被吐蕃所占据。
当时正是吐蕃最鼎盛的时期,他们向东曾经攻陷了大唐的都城长安。
向北则在与唐朝争夺中,控制了西域。
向南渡过恒河,深入天竺,进攻摩揭陀王国,凯旋而归。
又在与唐朝的战斗中,抽空与西方的大食(阿拉伯帝国)互动,用战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激烈交换着彼此的意见。
然而,在吐蕃强盛的国力之下,却是落后的奴隶制社会结构。
在河西之地,除了豪强大族之外,百姓尽数沦为吐蕃人的奴隶,过着凄惨的生活。
年老之人更是会被吐蕃人杀死,或者将他们断手挖眼,弃于荒郊野外,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原因仅仅是他们不能为奴隶主耕种放牧,创造价值。
遭受苦难的不仅是汉人百姓,同样也有下层的吐蕃百姓。
在沙州沦陷二十六年后,张议潮降生在了敦煌。
他出自敦煌张氏,哪怕吐蕃人的统治再怎么残暴,也奴役不到张议潮的头上。
然而张议潮身怀壮志,心慕大唐,日夜思归。
在张议潮四十九岁之时,吐蕃爆发内乱,他抓住机遇,率领沙州的蕃汉百姓起义,驱逐吐蕃镇将。
在此后的十九年间,张议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战,彻底将吐蕃势力赶出了陇右、河西之地,随后又东征收复凉州,打通与大唐之间的联系。
史称:‘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
张文彻说起自己年少时追随张议潮东征西讨,一改此前的迟暮。
时而欢欣鼓舞,兴奋之下,不禁手舞足蹈。
时而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由潸然泪下。
张承奉耐心听着这位亲历者的讲述,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满腔热血沸腾。
对于自己那位堪称是民族英雄的祖父,更生向往与崇敬。
张文彻抬起衣袖,将眼角的泪水擦干,继续向张承奉说起了当今的局势。
如今的大唐,在王仙芝、黄巢起义后,行将就木,天下,已经成为了群雄逐鹿的舞台。
宣武军节度使,东平郡王朱全忠在击败秦宗权后,在中原站稳脚跟,频频向兖、郓用兵,打得朱瑄、朱瑾兄弟难以招架。
河东节度使,陇西郡王李克用占据了晋北,与河朔三镇,即魏博军、成德军、卢龙军屡有交手。
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去年一直在与朝廷交兵,神策军屡战屡败,朝廷毫无还手之力,天子不得已,只能含泪将宰相杜能让赐死,以安抚李茂贞。
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攻灭孙儒之后,尽纳其众,占据江东、淮南,与朱温正值蜜月期,图谋全取江南。
蜀中的王建历时三年,全取西川,受封西川节度使,渐生吞并东川之心。
国内群魔乱舞,河西也并非是一方净土。
如今归义军仅有沙、瓜二州,不复张议潮时代,坐拥十一州的盛况。
而他们所要面对的外部形势并不乐观。
东侧通往大唐的道路再度断绝。
曾经由归义军管辖的龙家,已经占据肃州独立。
龙家又名龙部落,本是焉耆人,因王室世代以龙为姓,故而又名龙家。
同时,回鹘人也在甘州建立王庭,被称为甘州回鹘。
至于凉州,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