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迟缓的行军速度,消磨着回鹘人的耐心,肃州城外,回鹘军中弥漫着焦躁的情绪。
药罗葛仁美再一次召集众将议事。
众人面色凝重,与此前得知是由张承奉领兵时的满堂哄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没有人能预料到现在的结果。
时至今日,所有人都清楚,暂缓攻城,以肃州诱使归义军东出,企图一劳永逸,这完全是一个错误。
年少的张承奉居然能够沉得住气,甚至在漫长且枯燥的行军途中,维持住了军中的士气。
如今回鹘人不仅没有等来精疲力竭的归义军,更使得肃州守军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将士们远征在外,离家日久,如今思乡情切,不愿久战,我们没有时间继续耗下去。”
药罗葛仁美不容置疑的说道:
“必须速战速决!”
其弟仁裕疑惑道:
“大汗,张承奉迟迟不至,我等如何与他速战。”
众人纷纷注视着药罗葛仁美,只见他站起身来,果决道:
“张承奉不来,我自去寻他!”
随即下令,继围困福禄县后,再度分兵,命其弟仁裕领军留在肃州城外,看住城中守军。
可先后两次分兵,严重分散了回鹘人的兵力,在药罗葛仁美分出一千人围困福禄县,两千人围困肃州城后,刨除此前强攻肃州造成的伤亡,药罗葛仁美此时能用的仅有八百精骑。
当夜,药罗葛仁美率领八百骑卒借着夜色的掩护下,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的出营,向西挺进。
而不远处的肃州城内,龙拂延对此一无所知。
......
张承奉自从离开瓜州,步入肃州境内以后,便不敢有所松懈,甚至开始频繁过问夜间警戒之事。
显然是把此前答应罗通达,不会干预行军布阵的约定抛在了脑后。
时值正午,大军行进不足十余里,张承奉却在途经一处高山之前,叫停了军队:
“传我命令,全军止步。”
高山名叫洞庭山,位于肃州城以西七十里。
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它在后世的另一个名字则如雷贯耳,便是嘉峪关所在的嘉峪山。
如今的洞庭山山谷是没有关城的,嘉峪关的修建,还得等到明朝以后。
此地是通往肃州城的道路要冲,地势险要,山谷狭窄,是天然的伏击地点。
而龙元支就是中伏兵败,张承奉又怎么会掉以轻心。
罗通达前来询问道:
“使君,前方就是洞庭山谷,是否要派遣斥候入谷搜查?”
起初,罗通达心里是有些怨气的,但总不能因为与张承奉置气,就撂挑子摆烂。
只不过沿途见到张承奉并不是在胡乱发号施令,而是真正将此前随军观察所得,尝试着学以致用,罗通达也很快转变了心态,尽心尽力为他查漏补缺。
张承奉眺望着远处的山谷,摇头道:
“不需要。”
罗通达诧异不已,正要提醒他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却听张承奉沉声道:
“山谷内藏有伏兵,若是派遣斥候仔细搜查,定会打草惊蛇。”
众将面面相觑,不知道张承奉是怎么下定了这样的判断。
宋惠信出言询问道:
“敢问使君,何以见得此地定有伏兵。”
张承奉并不急着回答,而是反问道:
“前汉马邑之谋,为何失败?”
马邑之谋是汉武帝前期,在马邑策划的一场针对匈奴人的诱敌歼灭战,也由此拉开了汉匈百年战争的序幕。
宋惠信稍作回忆,答道:
“匈奴军臣单于行至汉境,发现牲畜遍野,而无人放牧,顿生疑心,在攻破一座烽燧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前方设有伏兵,遂引兵而还。”
张承奉微微颔首,随即说起了他从龙家兄妹口中打听来的消息:
“洞庭山没有关卡,但是龙家在山谷前安排了百名士兵,稽查来往行人。
今日山谷前空空如也,这些人如今去了何处?
回鹘人在山谷设下埋伏,却并没有留心派人冒充刚稽查行人的士兵,岂不是与马邑之谋,汉朝只在野外留下牲畜诱敌,而不曾派人充作牧民相似。”
众人闻言,微微颔首,觉得张承奉的推测颇有道理,罗通达猜测道:
“洞庭山的守军或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