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以及一众他们本土的车企,才是真正的特权存在。
欧洲区以及我们国内,对于国内企业的新能源补贴并没有排斥选项,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能拿到补贴,而联邦补贴则只针对于他们本土的企业,或者是在他们本土生产的车辆。
如欧洲车企,但凡没有在北美本土有工厂的,都拿不到任何的补贴以及优惠政策,州一级的更加严格,部分州直接就是禁止了企业直营的模式。
还有如充电桩等等基础设施不对国外企业开放,zz风险审查等等,都制约着国外车企在北美的销售,导致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因素。
总结起来海外的车企,无论是我们还是欧洲的,想要在北美正常售卖,要么就是在北美设厂规避限制,要么就是走合作代工进入北美市场,要么就只能在细分市场,如不受个人购车补贴影响的电动巴士等等市场做出一些突破。
哪怕以上条款都满足了,在部分州的销售方面,也是要与当地的企业合作,不能直营,也就是说要分一部分利润出去,这对比起特斯拉在国内的待遇,差的可不是一个级别。
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保护主义,而且这种市场保护只会越来越严格,目前北美正在推动通胀削减法案,对国外新能源车企的限制进一步收紧,如电池供应链本土化等等。
市场的壁垒,才是海外企业放弃北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根本原因,汽车产业的建厂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动辄几十亿,在综合评估之后,如果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谁都不会瞎投。
“欧洲这边虽然抽象,但政策的话还是挺不错的,今年是我们最好的机遇啊,必须得尽快在这边搞个工厂才行。”
在跟德国方面一些机构以及z部门会面之后,檀锦程了解到德国以及欧盟区最新的政策方针,也迫切的希望能够拥有一家自己的欧洲整车制造工厂。
德国方面之所以把补贴搞得这么高,实际上也是想要补贴自己的产业,大众id系列,通过各种补贴,单月销量超过5000辆就能够实现盈利,这简直不要太香了。
不管他们对于环保以及清洁能源是怎么的抽象风格,但只要不排斥我们就行了,大家公平的竞争。
“哈哈,实际上确实是这样,哎,要是代英没有脱欧就好了,不然的话我们可以把路特斯的工厂扩建以及发行一下,学习沃尔沃的代工模式,那样才是最快的。”
脱欧之后,海瑟尔工厂之于整个尉来的战略意义,其实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欧盟把新能源政策搞得这么好,环境也相对公平,其实还是认为他们能够超过我们,至于将来会不会改变政策,那就先不管了。”
欧洲区看似一个整体,但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哪怕后续真的政策收紧,也不用担心如北美那边一样,生意一直能够安全的做下去,只要你自己有竞争力。~小-说+C!M^S· !免?费+阅?读!
而德国方面,bba等等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大力投入,整个德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德国本土企业包揽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反应了德国车企电动化转型的成效。
依赖于这种集体的发力,德国z可能有一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他们依旧能够打败其他国家,占据头部的位置。
目前尉来通过et5,es3,es6,es8等等多辆进口车型,在德国地区占据着5%的市场份额,排在斯柯达之后,位列一至四月份销量排行第八的位置。
前十当中,只有尉来与特斯拉是依赖于进口车型,本土化生产,能够带来更高的竞争力。
5月10日,檀锦程受邀参观宝马在莱比锡的工厂,这家通过零碳工厂认证的工厂使用的是光伏与储能系统,檀锦程在参观过程中盛赞这一模式,并且对于德国z的碳排放收紧政策表达了赞同之意。
并且表示尉来在德国的工厂将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从舆论上给即将到来的福特工厂收购造势。
同时,檀锦程近期还频繁接触德国工会,争取与工会搞好关系,尉来的海外团队已经就收购事宜飞往北美福特总部,开启了秘密谈判之旅,由于利国亲自带队。
“要跟福特谈判,当然是要直击福特的痛点。”
都2021年了,我们再想要收购海外企业的核心资产,难度比之20年前要难上太多,像是当年尉来收购宝腾,吉利收购沃尔沃之时的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尤其是北美方面,紧张的关系当下,要想收购何其之难,好在上一个老头儿已经下去了,这个老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