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153章 历朝历代皇帝纷纷盘点国库,准备兑换!

第153章 历朝历代皇帝纷纷盘点国库,准备兑换!

,还可以再加一些商业税的。”

朱元璋皱眉,思考片刻后道:

“商业税先不加了吧。”

一个很反常识的事实是,在大明提高了商业税之后,大明的商业氛围反而变得更加浓厚了。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随着商业税的铺开,许多人都认识到,原来经商这么赚钱!

这几年来,大明各地涌现出一批从地主转为商人的成功例子,这些例子又刺激着更多的人迈入商业。

朱元璋出身农民,对商业原本是很反感的。

但各地数据的反馈来看,商业的流通,最直观的就是让大明国库的进账不断攀升。

于此同时,整个大明的粮食产量也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随着朱元璋陆续废除会所,给卫所兵们按户口数实际分配土地后,边疆各省去年的粮食产量甚至还出现了两成的增长。

别小看这两成,要知道平时大明从内地运粮,需要消耗十石米才能把三石左右的米运到边疆。

边疆的粮食产量增加两成,就等于减少了大明国库这边六成的消耗。

在这种局面欣欣向荣的情况下,朱元璋并不愿意进行什么大的调整,免得破坏这个化学反应。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淡淡道:

“反正大明是肯定争不来第一个兑换的了,也没必要争。”

“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事就行。”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看着金幕中的提示,沉吟片刻,道:

“诸位爱卿,尔等觉得这本书要买吗?”

高熲毫不迟疑地开口。

“陛下,臣以为必须要尽快入手此书!”

隋文帝又看向太子杨勇。

“勇儿,你怎么看?”

杨勇有些迟疑。

“父皇,儿臣当然也知道金幕出品必属精品,但这五千万两还要现银,是不是太贵了一些?”

高熲爽朗地笑道:

“太子殿下,老臣觉得,就是因为这书如此之昂贵,才说明了它的价值。”

“试想,就连火枪火药,商业税和科举这些,也只不过才值一百万两。”

“那《工业革命》,竟然值五千万两,这岂不是说明它的价值是火枪火药的五十倍?”

“只要得到这本工业革命,大隋必然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突飞猛进,甚至能缔造出一个千古大帝国,让陛下和太子跻身千古大帝的行列!”

听到高熲这最后一番话,隋文帝和杨勇父子心跳不由加快。

千古大帝!

华夏五千年历史,能被金幕作为评为千古大帝的,也就四位。

足见这个称号,是多么的有份量。

隋文帝下定决心,沉声道:

“高爱卿言之有理,苏威,国库现在有多少钱?”

户部尚书苏威立刻出列,恭敬回答:

“现银大约是两千五百多万两。若是把金子也算上,总计折合三千二百万两左右。”

隋文帝皱眉道:

“还差这么多?”

苏威苦笑道:

“不瞒陛下,若是能接受布帛粮食等实物折算的话,大隋别说是五千万两,就是一亿两都拿得出来。”

“但金幕那边只要现金,这金银的数量确实只有这么多了。”

隋文帝沉吟片刻,果断道:

“这样吧,朕等会下一道旨意,向天下人收集金银。”

“只要有人将金银交给官府,官府可以用一点五倍金银价值的粮食布帛食盐铁器等物和他进行交换。”

“凡能上交一万两以上者,子孙可赠一秀才。上交二十万两,子孙可得一举人。上交百万两者,子孙可有一人为进士!”

这些秀才举人进士什么的,当然是隋文帝从那本《大明科举》上抄来的。

大隋虽然是科举制度的创始人,但论到科举的完善,那还得是大明!

在场群臣闻言,顿时一阵心动。

大明式的科举,已经连续两年在大隋之中举办了。

稍微有远见一些的大臣们都已经意识到,科举出身将来必然取代门阀出身。

谁想要继续维持统治阶层的地位,一个科举出身是必不可少的。

更何况,隋文帝这边也不是白嫖,国库方面甚至还赠送出比金银价值更高的实物。

下一秒,宇文述立刻激动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