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教授这么多…没听说张家有人入仕呀,去哪了?”
“京卫武学,勋贵嫡子全部到京卫武学,伯爵出类拔萃的孩子科举入仕的不少,侯爵很少很少,公爵哪有去科举的人,学的再好也是京卫武学,顶多到京营混个指挥使。”
朱鼎顺内心自嘲不已,实际情况和大明律当然是两回事,公侯大权在握,哪里需要子弟去科举惹一身骚。
“小侯爷今天为什么有闲情逸致跟着朱某?别说是闲着无聊。”
“表哥让我来的,姑父猜你会看到不该看的东西,本不想让你过早接触,容易想歪,但也不想阻止表妹。”
“呵呵呵,可没有,英国公…不对,岳父大人真乃大明柱国。”
宋裕本上下打量,估计在判断这句话有几分真心,朱鼎顺也在打量他,小侯爷最终鼻子哼了一声,“裕德一心向学,十四岁已是大兴秀才,国子监老师本让他参加科举,可惜他根本不知道,此路不通。”
“朱某知道一县秀才都有定数,不会怀疑侯爷用了什么手段,小侯爷不用向朱某解释。”
“你想多了,勋贵子弟幻想入仕的学子恰恰比其他人书读的更好,宋某是想告诉奉国将军,高处不胜寒,公爵侯爵也时刻如履薄冰,一家人团结才能继承先祖荫恩,躺着等不来。阳武侯就是一个例子,他躺来的荫恩让他害怕。”
“哈哈,英国公还担心朱某做女婿坏事呀?”
“你也许没这样的心思,但你的行为这种趋势,就像刚才随口捏造圣谕。奉国将军,也许你兵事才能冠绝当代,但你对朝堂没有敬畏,小心和东林、魏忠贤落一样的结局。”
被‘古人’小看了,被‘古人’教育了,放三年前绝对甩他一脸,现在的朱鼎顺却淡淡一笑,“公爷担心的对,朱某的确狂妄了,一不小心就被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