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浩让小林子和石头去找了一个葫芦,一口锅,粗细两个竹筒,一些棉絮,一点生石灰,几个碗。这些都是常用之物,倒也不难寻,只是那棉絮一股怪味儿,李鹏浩猜是从哪位倒霉蛋的被褥里掏来的。
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营房里晚上生起了炉子。李鹏浩指挥着石头和小林子帮忙,倒了半葫芦酒,细竹筒插在葫芦口上,用湿棉絮塞得严严实实。细竹筒穿过粗竹筒,粗竹筒灌满冷水,两头同样用棉絮塞实,这就是最简单的冷凝装置了。起锅烧水,葫芦下锅,细竹筒倾斜往下,在低的那头接了一只碗。
王道长看李鹏浩这一番操作煞有介事,不禁好奇起来。那几个伤兵早都被他一番缝缝补补,敷药包扎,逐一安静下来。
锅里的水开始从底部生出些细小的气泡,蕴起热气来。那气泡眼看着越来越大,李鹏浩喝道:“倒水!”
小林子喝了他的酒,十分殷勤,抓起早准备好的一碗凉水倒进锅里。李鹏浩急道:“多了多了!”小林子吓得一哆嗦,生怕因他倒多了水,这位比亲兄弟还亲的浩哥儿就救不回来了。
李鹏浩见他懊悔,忙宽慰道:“没事儿没事儿,下次慢慢倒,散着点,只不叫这水烧开了就成。”小林子这才放下心来,连连点头。
李鹏浩其实也很紧张,他在尝试着尽量说人话,这要是脑子一抽冒出一句:“需要维持锅中水溶液在沸腾前的临界状态。”那就彻底成怪物了。
眼看着锅底又开始冒起泡来,这次小林子学了乖,慢慢的把碗里的水流成一股细线,绕着葫芦往锅里倒。很好!锅里的水要开不开,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过了片刻,悬在碗上的细竹筒里滴出一滴液体,成了!李鹏浩松了一口气。
这个制备酒精的方法,是他在网上无意中看到的。酒精的沸点比水低一些,会先一步变成蒸汽。所以这个办法的关键就在于保持水的温度,使其高于酒精的沸点,同时低于水的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