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弟子过来。”
他说的国师,是唐僖宗李寰所封三十多年前的龙虎真人赵正吉,如今已经七十四岁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之后李唐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这个远在江南西道的道教祖庭?
张敬元皱了皱眉头,正要说话,李鹏浩抢先说道:“各位教友只是出主意,咱们先不论这主意行不行得通,只管提就是了。张居士,你有什么高见?”他生怕陷入议而不决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会从某个不统一的观点的争论开始,搞到最后大家都不配合,互相否定。
张敬元大概还没察觉到李鹏浩拦了他的话,顺着他李鹏浩的问题答道:“我已经给太原送了信,算行程应该快到半路了,而且这几天的事变化太大。但我想,只要爷爷重视,必定能派几个得力的人来。”
接着曾将军说明日便派人去固安,烽台和墩头这四个军镇送信,说说这边的情况,看那几位和他同级别的将军有没有合适的人才派来。其他人也纷纷发言,不过说来说去,不是推荐亲戚朋友,就是曾经有几个战友如今在哪哪,毕竟大家的圈子都只这么大,这个时代距离信息化时代还有一千一百年呢!
李鹏浩正要说话,忽然发现读书人胡世贵若有所思,便问道:“胡兄,你有什么主意?”
胡世贵一怔,连连摆手道:“师叔您可别叫我胡兄,弟子可担待不起。”
王道长插话道:“今日入教,并非拜师。除了胡仁才和张文九,贫道可没有收一个弟子啊。各位平日里该怎么叫还怎么叫。时机到了,贫道再开坛收徒。”这是他们三个人早上紧急商量好的,虽然说有了师徒的名分便于管理,但从长远来看,是远远弊大于利的。所以王道长又提醒了一句。
胡世贵讪讪一笑,道:“那好!我暂时还叫你浩哥儿吧!我有一个想法,说出来各位参详参详!我当初为何读书?为何要考科举?还不是因为只要通过读书考上了科举就能入朝为官!最简单的愿望,也不过是有一份俸禄养家糊口,最大的追求也只是光宗耀祖而已。至于历代朝廷,为何有那么多能臣贤吏纷纷投效?说到底,是因为朝廷能给他们一份俸禄,能让他们光宗耀祖甚至名垂青史!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广纳人才,有一个办法——封官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