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站在帐前,望着苏定方消失在风雪中,轻声自语道。+二^捌_看*书~旺- ¨已_发!布_蕞/辛~璋-劫·
“老苏啊!虽然说本王抢了你的功劳,但现在本王也算是尽力弥补,至于能不能成,就看你的造化了。"
其实,李恪也不是不想将生擒颉利可汗的功劳据为己有。
只是战局瞬息万变。
能够趁乱成功突袭定襄城,已经是侥天之幸。
颉利现在败退不假,但他现在还聚拢了六万残兵。
李恪先后派遣了唐俊悟和辛獠儿共一千的骑兵前去必经之路上埋伏袭扰。
就算颉利是惊弓之鸟。
李恪担心这一千骑兵,还是分成两批,兵力终究有限,怕是难以真正擒下颉利可汗。
在这样的担忧之下,李恪这才将颉利逃跑的路径和方向,合盘告诉苏定方。
毕竟,这次大唐征讨突厥的首功,从他踏破定襄城那一刻,几乎就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
与其让颉利成功脱逃,那还不如让这份功劳落在苏定方,又或者其他几路大军手中。
最起码,这样来看的话,大唐的疆土能少几分隐患,大唐的北伐大业才算真正圆满。~小^税-C`M/S. ?埂!辛′罪*哙,
......
就在苏定方离去后没多久,距离定襄城不到十里路的平原上。
李靖沿着苏定方留下的记号,也从雾气中,率领剩余的两千五百名玄甲军悄然现身。
他勒住马缰,望着定襄城方向升起的炊烟,花白的眉毛微微挑起。
“定方的速度,倒是比老夫预料的快了半个时辰。”
原来在一炷香前,苏定方就派斥候将他从李恪那里得来的消息,尽数传给了李靖。
在得到详细的消息之后,这位非但没有放缓行军。
反而命令全军加快速度,在日出时分来到了定襄城附近。
李靖轻抚着胡须,指尖捻起一团飘落的雪花。
“看来定襄城里那位燕王殿下,是把底都交给他了。”
身旁的副将低声问道:“大总管,咱们要不要即刻入城与燕王汇合?”
李靖勒住缰绳,眯起眼睛望向远处的定襄城轮廓。
这位大唐军神虽已年过五旬,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
他缓缓摇头,马鞭指向西北方。
“既然定襄城已经被燕王殿下成功攻克,去不去汇合已无关紧要。~天^禧·小\说`惘* _首!发¢眼下的关键,是不能让颉利这只困兽逃进漠北的草原深处。”
李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马鞭在寒风中划出一道弧线。
“燕王突袭定襄,打乱了颉利的阵脚,这是天赐良机。但颉利麾下那六万残兵,若是散入草原,日后再想聚拢清剿,难如登天。”
副将顺着他马鞭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西北方的天际线被风雪搅得一片混沌,隐约能想象出颉利残部仓皇逃窜的模样。
“大总管的意思是,咱们直接衔尾追击?”
“追,但不能急。”
李靖指尖在马鞍上轻轻敲击着,目光锐利如鹰。
“李恪的一千骑兵和苏定方的五百骑兵,既是监视,也是试探。咱们这两千五百玄甲军,得藏在暗处,像一张拉满的弓,不到最关键的时刻绝不射出。”
说到这,李靖默默算了算时间,和其他几路大军的行军速度,接着说道。
“其他几路大军暂且不说,由英国公徐世绩和邹国公张公瑾率领的通漠道行军,按道理也快到了白道口。”
“等他们在白道口布好口袋,以颉利现在四面楚歌的心态,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到时候,一旦他露出想要突围的破绽,便是咱们动手的时机。”
李靖抬手抹去眉梢的积雪,眼底闪过一丝厉色。
传令下去,休整半柱香的时间,补充完体力之后,就将那些多余的辎重全部丢弃,只带必备的兵器箭矢,我们快马加鞭,尽快赶上战场。”
副将抱拳领命,只是脸上表情复杂,却又忍不住问道。
"大总管,那要不要派人去燕王殿下那边,寻一寻......"
不等副将的话说完,李靖就抚须轻笑一声,打断了他的话。
"燕王这孩子,倒是给了老夫一个惊喜。"
他望向定襄城方向,眼中精光闪烁。
作为节制十数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