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宋昭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只冷冷地哼了一声。
他懒得和宋二郎抠字眼吵架,太过掉价。
毕竟,一时的口舌之争又如何,他马上就要参加乡试,兴许也能成一举夺得解元,成为宁阳县真正最年轻的秀才。
这可是岑夫子亲自说过的话。
“咦?”
小福宝摸了摸有些酸胀的眼眶,而后定定地看向了宋昭,“大……堂哥?你身上好像也有病。”
她在看过这么多的病人后,似乎凭直觉就能感受到谁有病没病了。
宋昭的神色淡漠,看起来也是身体康健的模样,但小福宝感觉他的呼吸略重,脚步也略显沉缓,便下意识地再次用精神力内观看了看。
“大堂哥,你……”
“时候也不早了,二堂兄,告辞。”
不等小福宝继续说完,宋昭像是没听见小福宝的话,对宋二郎拱手告辞。
他的眼神只淡淡地扫过一眼小福宝。
那眼神中的淡漠和厌烦,让小福宝莫名地打了个激灵。
宋二郎伸手捂住了小福宝的嘴,而后笑眯眯道:“好啊,告辞,记得保重身体,别半路被车……被驴车给撞死了。”
宋昭只是笑着不说话,但在越过宋二郎之后,他的眼神就倏地冷了下来。
宋昭的脚步加快,远离大伯家的灾星和倒霉丑鬼。
他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门口蹲守的大黑狗动了动耳朵,掀起眼皮确认来人之后,便继续耷拉着耳朵趴下去。
“大哥!”
倒是在家中玩耍的宋辉和宋晞,见到了宋昭回来,立刻喊了一声。
宋老二家有三儿一女。
从小到大排行是老大宋昭,老二宋辉,以及老三宋晞。
最小的女儿是糖宝宋璃。
宋辉和宋晞平日里在村中的私塾读书,但宋昭却是进入了县城里的私塾就读,只有每个月的月中和月末才能回家一趟,其余时间都是吃住在私塾的宿舍里。
本以为宋昭会被困在县城里,却不成想,他竟然就自己一个人出城回来了。
“大郎!”
“昭儿!”
听到了老二和老三的声音,在屋子里的李氏和张秀娘连忙出来。
她们一脸惊喜地拥抱了下宋昭,而后疑惑问道:“昭儿,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
宋昭答道:“私塾里的学生太多了,厨房里准备的吃食不够,县城里开始闹饥荒了,因为没空管我们,县丞就将私塾里的夫子和学生都会放出来了。”
“闹饥荒?!”李氏和张秀娘都诧异地惊呼道。
这城里怎么会闹饥荒呢?
明明去年也不算是大灾年,还是有些收获和储藏的。
哪怕过冬的时候消耗了些存粮,但也不至于瘟疫封城的第二天,百姓的家中就没粮了吧?
宋昭见到这两个妇人没见识的惊呼模样,不得不解释道:“奶奶,娘亲,县城居民的家中常备的粮食一般都不会存太多的,最近又是雨水洪涝,很容易粮食发霉。”
“而且,前几日农户又在大量购买粮种,粮铺的粮价上涨飞速,大多数县城居民为了避开粮价高峰,都会延迟数日再购买。”
“然而,这次的瘟疫来势汹汹,忽然就封城关铺,导致百姓短时间内没有购买食物的途径,甚至还有不少的粮商打算在这时候囤货奇居,哄抬价格……”
宋昭头头是道地分析起县城短期内饥荒的原因。
但是瞧见李氏和张秀娘这两妇人的无知,到底还是停了下来,没必要和女流之辈多费这些唇舌。
李氏和张秀娘确实听不太懂。
她们只能看出自己的孙子/儿子如此聪慧,在县城私塾里读过书,便真的像是读书人一般的侃侃而谈。
这让她们愈发地笃定和骄傲,宋昭绝对能够在即将到来的乡试上大放异彩,光宗耀祖!
“昭儿,你累不累啊?祖母给你炖只老母鸡!”
李氏喜笑颜开地对宋昭说道。
言语之间,不仅是祖母对孙儿的溺爱,更有对未来官老爷的讨好。
因为李氏至今还记得,当年的前任宁阳县知县抵达村里,曾经对她们指手画脚的里正,成了一条夹起尾巴呵呵陪笑的老狗。
而那名知县只是稍微抬抬手,旁边就有一同过来的奴婢过来服侍。
李氏也曾想过宋二郎考中解元,让她圆一圆做官老爷的祖母,也享受着前呼后拥的主子生活。
但这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