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月将麻花辫揪到跟前,笑呵呵着夸赞,“不错嘛,看来我的头没有白疼,麻花辫都编得这么好看啦。”
“那是自然。”晏河清拿起草笠扣到脑袋上,隔着面纱同宋明月对望,“明月这么多天以来把头发交给我,我自是不能辜负明月的期待。”
送走晏河清,宋明月又开始倒腾起红薯粉来,她这次打算做个红薯苕皮来尝尝味道。
水下锅烧开,将特制的铁盘放进沸水里,在均匀淋上红薯浆水,使其在高温下凝固成片,再取下来放置筲箕冷却。
之后宋明月又寻来各种乱七八糟的凉拌小料,架起定制的小烤架,放油放红薯苕皮。
很快,苕皮和油在高温的烤炼下,开始相互渗透,散发出勾人的香味。
再卷上小料,包裹严实,撒上特制辣椒粉,香味瞬间四散。
四小只闻着味儿跑进来,围着小烤架流吃得满嘴油光。
前来上工的长工们也沾了光,一人手里捏着一份热乎乎的烤苕皮,吃完后对此赞不绝口。
于是乎,红薯苕皮很快就被宋明月给纳进了出摊种类里,倒是引来了一大波回头客。
当然,这是后话了。
而在将红薯苕皮推到镇上之前,宋明月还得让人到铁匠铺再制定几架小烤架,还要雇人来专门学习怎么烤苕皮,调制小料等等。
一来二去,定是要花个十天半个月才能售卖。
这天清晨,正当宋明月忙着教人怎么烤苕皮时,家门口来了两位陌生人,正探头探脑着往院里瞅。
梅婶儿眼尖,第一时间发现二人,并出声询问缘由,“两位是做什么的?上工还是寻人?”
为首的是位中年大叔,他憨厚一笑,问话,“请问这是明月姑娘家吗?”
“原来是过来寻明月的啊,喏……”梅婶儿指着正背对着院门,悉心教导他人的宋明月,“那位便是明月了。”
说着,她还唤了一嗓子,“明月,有客人寻你哩。”
听到有人找自己,宋明月回过身,朝杵在门口的两人微笑,并点头示意问好。
“两位请进。”宋明月起步迎接,“家里有点乱,望两位不要介意。”
中年大叔连连摇头,回头戳了戳红了一脸的白面小生,在宋明月的引进下进了屋。
四小只乖巧得很,又是搬凳子,又是端茶倒水,完全不需要宋明月动手。
对方是客人,自然是由宋明月这边问话,她道:“不知道两位找我做什么?”
中年大叔先自我介绍,“我姓张,是隔壁村的,这位是我小儿,张成,是个秀才。”
随后,张大叔便道出缘由,“说来不怕明月姑娘笑,我家张成就只会读书,今天十七岁有余,该讨媳妇了。”
有日,张大叔听村里人说,隔壁碧水村有位特别能干的姑娘,目前还没有婚配,所以张大叔这才寻了位妇人得来宋明月家的位置,这才带自家儿子不请自来,上门和宋明月聊聊。
若是二人看不对眼,那只能说二人无缘无份,若是看对了眼,那自然是好的。
宋明月立马把晏河清给推了出来,“想必那位婶婶不知道我已有心上人,现如今我的心上人也和我住在一起,所以很抱歉让二位白跑一趟了。”
张大叔瞬间面露尴尬,“瞧我,都没问清楚就自顾上门打扰,对不住了。”
张成也略显遗憾,偷偷看了眼宋明月,竟羞涩得红了脸。
宋明月微笑,“毕竟是邻村嘛,消息难免堵塞,不过我们村儿还有好几个未有婚配的姑娘,张小公子若是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带两位上门瞧瞧。”
张大叔侧头和张成说了会儿悄悄话,便应下宋明月的提议。
宋明月先是带两人去了小梅家,小梅本就长得水灵灵的,说话温温柔柔,张成倒是多看了两眼。
可当张成得知小梅父亲是个赌鬼,又露出不满意的神情,视线也时不时落回宋明月身上。
后来的几家姑娘长相普普通通,张成直接没了兴趣,低着头也不说话,气得张大叔时而低斥,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无奈模样。
一来二去,半天就这样过去。
在目送张家父子时,张成拽着张大叔不知说了什么,张大叔便笑呵呵着再次向宋明月表示,“明月姑娘,看了几个姑娘,我家张成还是比较满意明月姑娘的。”
末了,张大叔又追加了一句,“我家张成日后是要进京考取功名的,所以希望明月姑娘能给我家张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