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钟离来说,他之所以选择走水路,是因为他如果走旱路,即便他再精简人员,还是一个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的队伍,这一路上关隘重重,层层盘查,有数不清的麻烦等着他。
他走海路,虽然有海盗、倭寇等危险,但是相比于在陆地上,他船坚炮利,完全占有优势,大海船顺风顺水,只要物资不短缺,既可以作为快速行动工具,又可以作为营地,这种优势,在陆地上没有,真要打起来,成群的士兵如潮水般围攻过来,你就是拿一挺机关枪能突突多少人?关键子弹打一发少一发。
在海上,钟离无论对付海盗、倭寇还是官军,那都有成熟的经验,再说,水上的敌人总归有限,而且一旦敌船被他击毁,敌人就无计可施。
只要船老大不迷路,沿着多少年多少代人趟出来的海上漕运路线走,那基本没什么问题,这些航道的明岛暗礁,行船的人都非常有数。
明代的航行,除了有指南针指示方向之外,还有牵星术来海上定位。牵星术又叫过洋牵星术,大约在元明时期,人们已能将天文学和计算数学应用到航海上,开始利用牵星术来观测船舶所在的地理纬度,以测定船舶在海中的方位。形成了称作“牵星术”的天文航海技术。《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关于利用天文来指引行船的记录,有些还有详细的数值记载。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牵星术功不可没。牵星术的主要工具是牵星板,根据明代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记载:牵星板用优质乌木制成,一共十二块正方形木板,最小的一块每边长约2厘米,从小到大每块递增2厘米;最大的一块每边长约22厘米。它的单位叫指,分别是一指、二指、一直到到十二指。
另有用象牙制成的小方块,大约 6厘米,四角缺刻,每个缺口标明半指、半角、一角、和三角等。一角是四分之一指。
牵星板的使用方法是观测者左手拿着牵星板一端的中心,手臂向前伸直,使板和海平面垂直,让木板的下边缘和海平线相合,上边缘对着所观测的星辰,与其相切,就可以测出所在地的星辰高度。高度高低不同,可以用十二块木块和象牙板四缺刻替换调整使用。为使板和人目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可以用另一只手从板下端引一根长度固定的绳,牵引到人目。观测的时候,一般取被测星正在天球子午线上的时候进行。求得被观测星的高度后,就可以计算出所在地的地理纬度。这时,被观测星的地平高度,它的赤纬和观测地的地理纬度之间的关系是:地理纬度=90+赤纬-地平高度对每一个确定的恒星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认为90+赤纬是个常数。因此,恒星在子午线上时候的地平高度就直接反映了地理纬度。所以,只要观测到恒星正在子午线上的时候的指、角数,就可以知道船舶的位置是什么地方了。
大雾天或者雨天,用指南针辅助,也可以无妨航行,因此钟离选择水路是最为安全。
钟离和船工们聊着天,这时,船老大指着前面的一个大礁石说:“钟大人,过了前面那块礁石,就进入了广东的水域,再航行一天,就能到达广州港附近,广州港附近的水面上,船只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