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肴回家先挑谷中,挑颗料饱满的,拿水泡了再拿存布盖上,放一天一夜果然都发了芽。
然后挑了一小块田撒了草木灰做秧底,把稻种洒上后,拿油布和竹子搭棚子盖上。
这油布是做伞做雨衣的材料,价格可不低。百姓瞧见都议论纷纷,说沈大人为了挡个鸟竟然拿这么贵的油布当盖子用!
并且,这田你盖上里面的种子能发芽吗?都笑说果然是中原人能干出来的,只会种麦和糜,不会种稻。
佳肴天天去庄园前先绕到秧底瞧秧苗长势,那块大肥田就闲着,这一闲几天还没事,结果一闲一个月,草都长出来了,又让沈明远犁一次除草。
附近所有水田都种了稻,一片青绿的小苗苗,中间一大块水汪汪的闲着,显眼极了。
这下连县丞都看不过去,提醒沈明觉道:“那虽是大人的职田,可闲在那里百姓看着总归不好。
再传出大人对春耕不重视的闲话,只怕于大人不利啊!”
沈明觉笑道:“那块田并非闲着,本官有大用,县丞过段时间就知道了。”
佳肴见闲置肥田引起这么大的议论,也心急了,生怕自己种不好到时连累大哥惹人非议。
好在秧底的苗长势极好,长到四寸左右的时候佳肴决定不再等,直接栽了。
这一天职田处非常热闹,沈县令全家出去插秧。
附近百姓都围过来看,他们还是第一见这么种稻的!只见那油布掀去,一小块长的密密麻麻的秧苗,被拨起一把把扎好。
再抛到水田地,尔后两人在左右田堤上扯绳子拉直,佳肴带头,沈明觉、沈明远、冰桃雪藕跟在站成一排学着。
这一刻,没有县令大人,没有奴婢,五人全是农夫。
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裤脚挽到膝,小腿肚上不时还爬来个蚂蝗吸血。
佳肴已经不怕蚂蝗了,一把扯下扔到岸边的桶子里,这个用开水烫死晒干还能卖到药铺呢!
像个夫子一样对四人道:“看好了!左手拿秧把,右手取两三棵秧苗。
用力插到泥田里,一定要插深插稳了,若是秧根不稳就会漂起来。”
四人有样学样,做的都不错,就连沈明觉在老家也是常干农活的,插秧虽是第一次,也不成问题。
五人齐心合力,很快插完一排,冰桃雪藕就上岸把绳子往后移几寸。
一个上午,佳肴觉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两条脚必须八字着走,否则大腿内侧就痛的你想哭。
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终于把一大块约五亩的水田给栽完了,那小秧苗一排排一队队,整整齐齐随风摇摆着,看着可喜人了。
让佳肴尴尬的是,有几处漂起苗的,都是她栽的,另外四个学生到栽的没漂起来!
围观百姓先赞沈大人干农活有模有样,不像之前有些官,脚还没下到黄泥中,就嫌弃脏污,还偏偏摆一幅本官来体察民情的模样。
有人说这个栽法好,不用担心稻种被鸟吃了,也不用担心不出芽最后要补苗。
但更多的则说是胡闹,瞧瞧别人家的苗都长小腿高了,这才四寸长,到时候赶不上种第二季稻,田还闲了一个多月,平白浪费时间。
又说那稻种就该田里生根发芽长的才壮实,像这样移栽的根基太浅不稳,肯定长势不行收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