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安还真没几个商铺,有大批囤货能满足小学堂所用。
学堂落成那晚,沈明觉破天荒地多喝了几杯,拉着佳肴和沈明远在灯下,眼神飘忽地道:“明远啊,你还记得咱俩小时候求学的事吧?
你爹打桌椅,我娘绣帕子换钱给咱俩一人买了本三字经。大冬天的冷的脚指头都紫了流脓水,还要趟雪地去学堂。
那学堂四面漏风,冻死人了。老夫子常常跑回家暖和,就让咱们在那温书,稍一吵闹他就拿戒尺打人。
你读了一年不愿意读了,其实我也很不想读,实在是太艰苦又费钱。”
山村孩子,读书是真不容易啊!
沈明远摸摸大方脑袋说:“又辛苦夫子又爱打人,我也真学不进,看字跟看小蝌蚪一样。”
沈明觉似是想到往事,边笑边叹道:“但是祖父和父亲对我寄予厚望,希望咱们家能出一个读书人。
能让全家都挺直腰板做人,我是家中长孙,要带好头!我才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那时我就想,等我考了功名,当了官,一定要盖一所大大的学堂,夏不漏雨,冬不漏风。
夫子也请有才之士,绝不会随意打骂学生。
时至今日,大哥的幼时宏愿才算了了一件啊!”
沈明远真心道:“小时候学堂要是新安县学这样,我铁定愿意读书!
还是大哥能干,可惜这学堂不是建在咱们乐安,我都想把阿路接来念书了。”
……
佳肴悄悄把自己的手抽出来,去煮梨汁给两个哥哥醒酒,由着这两人在聊到深夜。
大哥喝醉了不发酒疯,只会变啰嗦。幸好有沈明远在,否则就是她被逼听半夜话了!
翌日早上佳肴特意让冰桃去买豆腐脑做早餐,大哥这个对豆制品情有独钟的男人,宿醉后最爱吃豆腐脑和鸡爬豆腐佐粥了。
县学开学前,沈明觉特意给知府写信报备,一县有了县学,可是件非常大的事,也是县令的大政绩。
他特意说了成郡王捐了一千两银子,才使县学能请够夫子,学生的束修还低,许多百姓都愿意送孩子来启蒙。
知府在上折子的时候,特意把此事写上,待成郡王在新安帮助县里办县学的事传到帝都,皇上还特地在朝堂上赞扬。
若我大周勋贵都能如成郡王这般,一心为朝廷,一心为百姓,那才我大周之大幸啊!
成郡王乐善向民的名声就此传来。成郡王没想到,才一千两银子,几盆花而已,能得这样的好名声。
自此新安县再有修桥铺路要用银子的,他都很乐意捐点小钱。到给沈明觉的财物压力大大减轻了。
县学开学不久,新安开始了第一季稻子收割。佳肴依旧是跟成郡王请两天假,专门收割那片试验田。
成郡王听说之后,还派了个属官来看:“即是试验田,总有个试验结果。
本王准备在新安置些田产,若你这试验田收成不错,本王就敢为人先,先用此法种植了。”
收割这天都不用人喊,全县官吏全都到场,许多百姓不远几里路早早跑来围观。
其实从六月下旬每天试验田就有人来看了,沈明远怕有人偷稻,还请了两个佃户全天守在田头田尾。
沈明觉知道后告诉他,不会有敢偷县太爷的职田的,抓到会罪加一等。
沈明远要付两佃户看守费用,结果他俩表示,若明年能给他俩一点稻种,他俩愿意白给县太爷干一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