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浪推前浪,您这个前浪再固步自封,小心就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
因为已经有了预料,所以签合同之后,苏晚虽然高兴,但也不会得意忘形。
刚才签合同的过程中,苏晚大致知道了韩副厂长和李副厂长之间,是不对付的关系。
因为这个发现,苏晚还暗自高兴了会儿。
韩李两人不对付,盯着对方,要抓对方的小辫子,这对于苏晚来说,是好事。
这个合作,是韩副厂长据理力争主张的,有李副厂长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盯着,韩副厂长说什么都要做出成绩来,挣到钱,不让李副厂长抓他的辫子。
苏晚能看得出来,韩副厂长是个有本事的,所以,她不担心挣不到钱的事。
从纺织厂里出来之后,苏晚就开始买房子的事情了。
虽然在前几年,国家已经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提出要实施住房商品化的政策。
但这只是在珠三角的一些城市进行试点,而宁城,并不属于这些试点城市,商品房的市场,还未发展起来。
宁城,也有可以允许个人进行购买的房子。这其中,有两类。
一类,是居民自建的住宅,这多是独座的院子。
相比于楼房,院子的面积会大不少,但用水可能不方便,上厕所也不方便,设施总是没有楼房完善的。
而且,苏晚想到,院子的围栏低矮,小偷小摸的人容易翻墙进来,自己大多数时候是一个人住的,可能不那么安全。
因此,院子不是苏晚买房的首选,苏晚更倾向于买楼房。
另一类,是各个国营单位建造的房子,是分配给员工的福利房。
但如果有人出钱买的话,也可以当作商品房来卖。
苏晚之前了解过,这些商品房还分为内部价和外部价,如果是内部员工购买的话,可以拿到打了折扣的内部价,能便宜不少。
不过,这要有人脉、有认识的人帮忙才行。
苏晚对于拿到内部价,是不抱任何期望的。
苏晚想了想自己认识的人,除了原来住在余家那边认识的邻居,就是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苏晚才惊觉于自己人际关系的狭窄。
但苏晚并没有觉得有什么。
自己并不是擅于交际,也不是乐于交际的人。
苏晚觉得,交朋友,应该是以有没有共同话题,能不能谈得来为标准的。
苏晚不喜欢功利性的交友,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心累得很……
和纺织厂签了合作合同之后,苏晚就不用请假出学校了。
苏晚想了想,划去了她之前写的挣钱计划中的“给报社投稿”和“翻译”这两项。
一个原因,是她的设计图应该能够赚够钱。
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两项太繁琐,也太花费时间和精力了。
苏晚之前给报社投了一份稿,也得到了报社的回复,然后就是要按照报社主编的意见,一次又一次地改稿。
改好之后,报社主编满意了,但苏晚看着那篇面目全非的稿件,却泄了气,不想投稿发表了。
人生,是试错的过程。在摸索和尝试中,慢慢地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苏晚知道了自己不适合做写稿的事情时,选择果断的放弃,而不是强迫着自己去死磕。
苏晚觉得,自己所有的坚韧和毅力,都放在了要努力成为机长的事情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