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决定了要找苏晚聊,张宇也没有打算瞒着,就把来到米国后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说了一遍。
那天下飞机不久,大家都到行李转盘那儿去等行李。
当时大家都在拿行李,看到不远处有厕所,张宇跟他身边的郑家凯说了一声,就自己一个人过去了。
他本来以为,自己的英语虽然没有苏晚那样流利,但基本的听和说都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现实却是,在厕所入口的地方,就被一个白人中年男性搭了话,男性的话说得很快,张宇没能听清。
他想要用英语来问他,但却发现,自己因为紧张,根本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白人男性目光审视地看着他,眼里是挥之不去的嘲讽和轻蔑。
如果仅仅是一个人,对张宇的影响并不会这么大。之后,张宇又遇到了两三个要来跟他搭话的,但情况也都是一样,外国人说的,他听不懂,他紧张地头冒冷汗。
……
其实,按理说这样的事情,不至于让人大变了样。
但张宇,一直是一个心气高、骄傲自满的人,觉得自己不管到了什么环境中,都一定能自信地应对。
但是,突然而来的打击,随后是一次又一次受到他人轻蔑和嘲讽的眼光,有那么一刻,张宇心中突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念头:自己没用。
那一刻,张宇以往的自信完全坍塌。
苏晚听着张宇说的话,表情平静。没有张宇所担心的鄙夷,但也没有露出同情和安慰的意思。
要苏晚说,张宇的这个事情,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遇到挫折,就容易怀疑自己的价值,变得自卑丧气,这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女们常会出现的问题。
只要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对挫折能有正确的认知,很快就能翻篇了。
只是张宇这个状况出现的时间节点,比较特殊。
——出现在了比赛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
因为自我怀疑和自卑,再加上比赛的压力,以及他一直想要和苏晚比的心态,他的心里无法承受这多重的负担,就用了逃避的方法来应对,从而导致他在重要的事情上掉了链子。
“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你遇到的一千个人,他们每个人对你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这其中,会有好的,也会有坏的。”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别人怎么想,我们管不了,也没有必要去管。”
“每个人的价值,是看你做了什么事,是看这些事对你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和价值,而不是看别人、看某些陌生人对你的看法。”
“我们是第一次来米国,有不适应的地方完全是正常的。我们从小说的就是中文,在国内的时候,也仅仅是在英语课堂里才会说英语,而且,我们也没有学多久的英语,突然来到英语的语境下,谁都不能马上适应。”
张宇眼神闪了闪,心里闪过一句话:你就能很快适应。
苏晚没有注意到张宇的眼神变化,继续说着:
“每个人都会受到挫折,遇到挫折,应该勇敢地去克服,去度过难关,而不是想着要逃避退缩。如果现在就习惯着用逃避的方式去应对挫折,现在可能没什么,但以后,这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让人变得平庸、堕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