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一步一步实现的。
听到苏晚的话,朱老师点了点头,说:嗯,很好,虽然毕业是明年的时,但也只有半年的时间里,要提前做好了准备,不然,到时候就一头雾水了。”
最后,朱老师甚至还说:“你是想要去部门,还是想要去公司?我有朋友在交通部,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来找我,我给你打听打听,但也只是打听,更多的,却是不能够做的。”
苏晚有些差异。
其实,她和朱老师的交情,也算不上有多深,她从来没有想过朱老师会主动说这些话。
虽然朱老师的话有个“但是”的转折。
但,要知道,有门道打探到消息,就已经是很大的帮助了。
“……谢谢老师,不过,我更想要去企业。”苏晚恭敬地对朱老师鞠了一躬,婉拒了他的好意。
交通部,是国家部门,旱涝保收,工作也体面。
但是,这不是她所追求的。
还是航空公司更合她的心意。
朱老师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叮嘱着:“现在还不急着做决定,你可以回去好好想想。”
……
其实,除了朱老师,航院的老师、辅导员,以及贺延,都和苏晚聊过这个话题。
苏晚学的专业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并且她还想要成为飞行员,以她的情况,交通部,或者其下属的几个航空公司,是最好的选择。
辅导员和老师们的意见是,可以先去交通部历练一两年,之后还可以找机会调到航空公司里去。一两年的时间,也耽误不了什么。
如果翻过来,一开始就选择要去航空公司,那么之后如果再想去交通部,就很难了。
而贺延,并没有提建议,而是听了苏晚的话之后,权衡利弊地帮她分析两个选择的优点和缺点。
……
最终,苏晚还是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在就业分配的时候,主动提出想要去华国联合航空公司。
就业分配,是根据学生在学校中的成绩和表现,择优分配单位。
一般情况下,在这个过程中,相比于学生,用人单位的意见更加重要,他们有挑选毕业生的权利。
但也存在着例外的情况。
当一个人足够出色,那就能在群体中脱颖而出,具有选择的权利。
苏晚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即使是在飞行培训最辛苦、最忙的那段时间,对学业她也都没有一丝懈怠。
更因她有着出国学习的经历,“清大优秀学生+海外归来”的双重光环,使得她几乎成为了清大这一届毕业生中,最抢手的人之一。
知道苏晚主动选择了他们单位,华国联合航空公司负责招聘的人,都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苏晚,他们当然知道。
今年清大毕业生成绩单上,名列前茅,称得上是清大今年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了。非常优秀的一个学生。
但也是因为人太过优秀了,他们也只是称赞,但却没有想过与人家能有什么关系。
他们单位,是前几年才成立的,虽然他们现在宣传自己时,总是以“航空界里的领军企业”自称。
不知道真相的人,可能会被这个名头唬住了。
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其中有着多大的水分,国内的整个航空业都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领军?哪来的军给它领?
华国联合航空的人知道,与其他的单位和企业相比,在对毕业生分配的竞争上 他们不具有任何优势,也几乎做好了最后要别人挑剩下的的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