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部分的人,为了实用和方便,都是买面包车的,一辆面包车,就能载七八个人,或者,也可以用来运输各种物品。
这些好处,小轿车就不具有了。
此外,在价格上,小轿车也比面包车贵。
因此,舍得买小轿车的人,肯定是有一定的实力的……
听到苏晚的话,张雨丽眉飞色舞地说道:
“去年买的,也才半年不到……我们家,几年前买了一辆面包车的,面包车大,用起来也方便,这些年一直是开它的……哈哈……这不是,你哥经常要跑出去见客户的嘛,想着买一辆小轿车,出去也更气派些……”
虽然张雨丽这样说,但苏晚知道,不管是苏恩宁还是张雨丽,都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他们肯定不是为了面子上的好看、气派,才买车的。
“老人都说,一分钱一分货,这话果真是对的。你知道吗,你奶奶她之前坐旧的那辆面包车的时候,经常晕车,但坐这车,却一点事都没有,原来,你奶奶一说起坐车就害怕,现在再也不会这样了,就凭这个,这车贵的那些钱,也花得值了!你说是不是,晚晚?”
苏晚笑着点头,“对,很值得……”
苏晚是真的为苏家人高兴。
苏家,已经和她第一次回来的时候,很不一样了。
………………………………
不仅仅是苏家,整个青禹村,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原来,从滨城岔入青禹村的路,就只是在泥土上铺了一层碎石子,虽然不至于尘土飞扬的,但却也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
现在,这条路已经全部铺上水泥了。
一路上,张雨丽都高兴地跟苏晚介绍着沿途的变化:
“这条路,是前两年修的,我们家,还卷了一笔钱呢,在我们村那边的路口那里,立有一块碑,捐了款的人的名字都被写在上面,我们家所有人的名字都在上面。”
张雨丽说得很自豪,“就是安安和乐乐,她们的名字也在上面啦!……”
“你知道吗,最开始他们还说只刻男人的名字上去,我们女人的名字就不刻了,那怎么行?我们也是出了钱的,因为我们是女的,就不能刻名字上去,这是什么道理?”
“我和你奶奶她们,一起去找村长说了好多次,最后还不是把我们的名字刻上去了……”
“……”
“……看那,听说以后要在那儿建一座大商场,距离我们村就半个小时的路程,到时候我们过来买东西也方便。”
“滨城的城区要往外扩,之前有好些人来了我们村看,说是想要将我们村也纳入到新城区的范围,要开发出来,建厂什么的。”
“但后面来了一群专家,说我们村的老屋,是古建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拆了,要保护起来的。”
“两拨人僵持了很久,最后省里的大领导都来了,才把事情解决的。”
苏晚适时地提问着:“那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张雨丽理所当然地说道:“那当然是保护起来啦,我们这儿这么好,怎么也不能拆掉啊。”
“你不知道,村子里有些人,知道不会拆迁,意见大着呢……要我说,这些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就只看得到那点征地款……”
张雨丽说着,不屑地翻了个大白眼,生动的表情,逗得苏晚哈哈地笑了起来。
张雨丽寻求认可,“晚晚,你说大娘说得对不对?”
苏晚笑着点头,“对,对……大娘说得很对……”
说说笑笑的,青禹村也到了。
青禹村村子里的巷子,也都铺上了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