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捡完麦穗后,所有人就又要开始拔地里的麦茬了,这些东西拉回家晒干,就能留着引火。
虽然他们靠着山,不缺柴火,但是像麦秸秆这样好用的引火材料,还是很紧缺的。
而队里分下来的,完整的麦秸秆,人们都舍不得烧火,那可是要留着修屋顶的,不然雨水多的时候,就只能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了。
不过谢小念在和同村人一起干活时,和村里的同龄人,也算是认识了,见了面也能打声招呼,不像之前,路上遇见了,也都装作不认识。
当然她和李珍珠的关系还是最好的,俨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闺蜜。
在忙忙碌碌中,农忙终于过去了,大多数人都晒黑了不少,也瘦了不少,不过大家都很开心,毕竟现在粮食已经入库了,等交了公粮,村民们就能分到粮食,每家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而玉米大豆之类的秋粮也都种上了,再过几个月,他们就又能分到粮食了,生活也觉得有了奔头。
其实村民们年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双抢过后,也就是感觉稍累些,歇两天就好了。
可是刚来村里的知青们可就苦了,这种抢收抢种的劳动强度,使一个个的都瘦了一大圈。
而李珍珠虽然在这个农忙时节也累的不轻,原本圆圆的脸蛋上的婴儿肥,也没了,更是黑了不少,但是她身上不服输的劲头,却越发的明显了,而且越挫越勇,看着反而比之前精神了不少。
等到分粮这天,已经是农历6月15了,一大早,大人小孩就都拿着麻袋,挑着箩筐,在村里的粮仓门口等着分粮了。
村里分粮是按照工四人六来分的,就是除了按照工分进行分配之外,老人小孩还都有人头粮,这样也算是照顾到每一位社员了。
虽然有的人家分得多,有的人家分的少,更有人家,挣得工分还不够还欠大队的帐的,不过总体来说,大家都是很高兴的,叽叽喳喳的在空地上讨论着,分完粮食要回家做什么好吃的。
而且今年是个丰收年,平均每个工分会比去年分的粮食还要多点。
不过因为知青们刚来3个月左右,也根本没有挣多少工分,所以知青们分的那一点点粮食,根本不够吃的,只能又和村里借了些粮食。
这下,这些知青接下来的日子,就算是努力挣工分,也不一定够抵他们今年的口粮的,要是不计划好的话,他们这些知青,这两年的日子都不会轻松了。
因为今天分粮食,所以村民们晚上都会做点好吃的来庆祝,虽然以后还是要每天规划着,省吃俭用,但是当天还是要庆祝下的。
所以晚饭时,谢小念没有插手,由吴梨花做了白面的面条,因为平时家里吃面条的话,都是豆面的,白面一年也吃不上几次,所以家里其他人都特别的馋。
吴梨花做的面条,就是直接白水下面条,然后放点菜地里的青菜和番茄,放点盐,再用筷子蘸一点香油在锅里搅搅,然后就出锅了。
那一点香油,在锅里连个油花都看不见,不过就算是这样,除了谢小念外,一个个的,都吃的特别的香。
只见所有人都在专心吃着面条,生怕吃的慢了,等会儿锅里就没有了。
而吴梨花看谢小念一直就吃着最开始的那一碗,压根没有回碗的意思,才放下心来,心道,算你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