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这边很满意,没有任何的意见,陈家那头也同意了,媒婆就直接帮着商量着婚事,先说婚事的安排,日子怎么定之类的。
关于两方的要求,也各自提出来。
陈家没啥别的大要求,只希望闺女嫁过去,安氏一家都能够善待他们的闺女,不让他们闺女受委屈就好。
至于下聘给钱等事项,大房按照乡下人的一般礼仪来就可以。
陈家的要求确实不算高的,安氏在陈家人跟前保证,等着陈妙妙嫁过去,一定会把陈妙妙当做亲闺女看待,也肯定不会让宁文欺负了去。
得到了安氏的保证,陈家人心里才放心下来。
陈家提出来了要求后,安氏对陈家也是有要求的。
安氏搓了搓手,讪讪一笑,看着陈家人问道,“那个……我想问一下,要是妙妙以后嫁到我家来了,这嫁妆大概能给我带多少过来呀?”
安氏盘算着,陈妙妙是陈家的独生女,陈家这么有钱,按理说不会给太少的。
可安氏又怕她不提,人家不当回事。觉得嫁给乡下人不用给太多的嫁妆,那他们家不是亏大了。
所以说,还是先提出来了解一下最好,免得自己最后当了冤大头,后悔都来不及。
安氏这么一问,陈家人心里便十分的不舒坦。
闺女人还没嫁过去呢,婆家竟然就打上了嫁妆的主意。
陈父板着一张脸道,“我们陈家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能亏待了她不成?”
一旁的媒婆赶紧给安氏使了一个眼色,让她不要再问。
安氏听陈父这种语气,想着嫁妆应该也不会太少。
媒婆的意思也很明显,那就是她这句话问的太多余了。
“那……那行,我觉得都挺好的?要不咱们两家尽快把婚事给订下来吧?”安氏脸上堆着笑,同陈家人询问道。
陈家人看在宁文不错的份上,也点头同意了。
既然双方都觉得不错,这就不用拖,当着双方家长的面,婚事就是可以直接定下来的。
加上媒婆那三寸不烂之舌在中间撮合几句,两家人都更觉得应该早点定,早点把喜事办了,毕竟宁文和陈妙妙年纪都不小了,比一般人成亲都来的晚。
陈父提出在宁文成绩公布后的第二天,宁家就可以上门去提亲,然后再订婚。
这古代和二十一世纪有所不同,迎亲娶亲比较复杂,从认识到娶亲,过程十分繁琐,先纳采,问名,问吉,还得纳征,请期,亲迎!
一套流程下来,得花费不少功夫。
不过他们已经省去了不少,纳采和问名今天就直接过了这步,可是剩下的几步却是必不可少的。
陈父之所以提出让宁文在成绩公布后第二天,大房再去陈家提婚事的事情,就是留了一个心眼。
如果宁文没有考中秀才,他们陈家自然不会和大房这样的乡下人家结亲。
他们能够看上宁文,最重要的是觉得如果宁文能够考中秀才的话,这样的条件就很不错了。虽说是穷了点吧,陈家还是愿意凑合一下。
可如果宁文考不中秀才,那么他们陈家自然就没有和大房结亲的道理,直接悔了这门婚事。
反正没有正式定下来,还有反悔的余地。
现在若是完完全全,直接把婚事给敲定了,那么以后再想反悔就不行了。
陈父多留这一个心眼,自然要比糊里糊涂的把闺女嫁出去来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