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佩更深一层。
福宝儿大概提了提那次火车上的偶遇。
她写完这本书后就停了笔,实在是工作太忙,时间太紧。
“那咱们这本书,还会不会有第二部?许多人打电话来报社咨询呢,都很期待。”
“第二部应该不会有了,这本书结局已经很完美,再写第二部反而有些破坏了美感,”福宝儿想了想,“也许有一天,我会写一本以青山村为原型的纪实小说,也说不定呢。”
现在的人都流行写自传,张记者非常理解。
采访愉快地结束,福宝儿和报社的人打过招呼,开着车离去。
几天后,她们的对话就登上报纸,同时也在电视台播出,九十年代的华夏,电视已经不是什么太稀罕的物件,所以更多的人逐渐了解到青山酒厂的往事,福宝儿企业家的形象,也走进了大家的心里。
福宝儿有时候走在大街上,都会被认出来,还有人追着她问,什么时候再写一本儿童读物,他们家的孩子很喜欢看。
这种出名的感觉,福宝儿觉得新鲜。
而这次采访也将青山酒厂和饮品的销量再次提上了一个高度,光是南省聂怀薇的凉茶订单,就已经排到了几个月后。
就连那天采访时穿的衣服,“福绣”品牌的私人订制,也火了,福秀芝手里的订单已经忙不过来了,只好拒绝了许多人。
再次感受到宣传带来的魅力,福宝儿立即决定回去,加大一番广告的投入!
他们酒厂,牌子必须要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