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里面的人,有不少是与富农存在着密切关系。
这样去做,不就等于直接与社会革命党的人宣战吗?
俄国农民有两种,一种是为地主或者富农服务的农奴,一种是自耕农。
相对于地主,富农也会亲自下田,有一部分会对待农奴更好一些。
但就生产资料而言,富农掌握更多。
所以玛利亚提出建议,中立富农孤立地主。
可是,斯托雷平直接将富农和地主给全部得罪,然后打算发展资本农业。
如果推行下去,俄国将会得到一大批通过资本农业起家的资本富农。
这样下去,定然会发生极为严重的贫富差距。
很显然,斯托雷平是想借此机会,扶持一大批资本富农,从而让俄国的农业快速发展。
但原先的地主和富农肯定不会愿意,必然会反对和抗议。
到时候,他一个人能顶得住这样的压力吗?
而且,无论是农奴亦或是自耕农都会直接被他这样的改革方案给直接给逼入绝境。
同时,因为斯托雷平会开放农田的出售权限。
到那时候,只要给农民分出土地,满足他们的心里需求,然后又让资本家收购农民手上的私人土地,这样下去,缺少田地的农民,只剩下两种选择。
往西伯利亚走,或者进入城市成为工人。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去西伯利亚开荒无异于自寻死路。
所以,他们只能成为工人。
工人数量一旦激增,本地工厂必然不足。
那么,就得引进外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俄国的部分工业水平。
留在农村的人,只能投身到资本农田里面,成为一名农田工人。
到头来,剥削还是会在,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但是,俄国的整体经济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是属于牺牲底层人民的利益,从而提高国家整体收入。
“老师,这样去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短期内确实可以让俄国经济得到改善,而且农业会飞速发展,但民众必然积怨。”
“一旦积累到一个高度,绝对又会爆发
“所以我建议,建立一家国家公司。”
“国家公司?”斯托雷平微微皱起眉头。
“对,以国家公司的名义,要求全国地主或者富农将土地入股到公司里面,甚至可以鼓励农民加入。”
“在农村实行股份制,让他们交出承包土地的使用权。”
“那么,得到这么大的土地,谁来监督?”斯托雷平皱起了眉头。
“由国家监督,而且负责基础建设和维护,但不干涉他们的运营。”
国家……沙俄政府吗。
斯托雷平沉思片刻后,摇头说道。
“这样的做法需要时间,但我们等不及了啊,我的公主殿下。”
“为什么等不及?”玛利亚眉头紧皱不开。
她很尊敬这位老师,因为他是真心想为俄国的未来而进行改革。
就算立场不同,但玛利亚还是愿意为他做出点建议。
只要可以改善现状,并无不可。
可是,斯托雷平的改革方式却是牺牲底层人民利益,从而增长资本发展速度。
这样,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迟早都会出问题。
但从对话来看,斯托雷平是知道其后果的严重性。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去做?
而且,他说的‘等不及’,又是什么等不及。
“是欧洲局势。”
空气温度骤然下降。
斯托雷平的一句话,让玛利亚无法反驳。
欧洲局势……
毫无疑问,现在的欧洲局势,根本容不得俄国缓步发展。
上辈子的记忆仍在脑海当中。
在那个时代内,苏联刚刚稳固了政权,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同样是牺牲国内农民利益,从而加快工业发展。
试图在十年内将工业水平追赶到欧洲列强平均水平线上。
这就是著名的工农业剪刀差。
这个方案确实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问题,农民反抗层出不穷,可怕的乌克兰大饥荒也是源自于此。
然而,短短十年时间之内,苏联的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到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也正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