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疾眼快的把刀伸了出去,而河蚌仿佛也感觉到了危险,也随即把蚌一收,再次准备做缩头乌龟,闭合蚌壳,可是高泽可不会放过眼前好不容易等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随着河蚌的收蚌肉的动作高泽手上的刀也跟了过去,河蚌倒是把壳闭合了起来,可也把高泽的刀一起给夹了进去,高泽的“阴谋”得逞了。
高泽随即从水里捞起了“身上带刀”的河蚌,把河蚌摁在了地上,然后轻轻敲下河蚌的壳,把刀慢慢的分别划向两边,把河蚌连在壳上的筋都割断了,用力一“挑”,蚌壳就展开了,缝口更大了,高泽拔出刀,两只手分别抓住河蚌两边的壳,用力的向两边一分,两瓣蚌壳成了180度,蚌肉就都呈现在了高泽的面前了,河蚌也就宣告了死亡。高泽小心翼翼的用刀轻轻地挑起蚌肉,好奇的看了起来。“咦,这是什么东西呀?”高泽好奇宝宝探奇的目光发现了一个他从来没看到过的东西,一颗圆圆的珠子。
运河边上如镶金边的落日,此时正圆,光芒四射,刺人眼膜如梦似幻,好不真实。最后一丝残阳打在地上照在了高泽手中的圆珠上,洁白无瑕,光彩夺目,金光璀璨。光滑圆润,晶莹饱满的圆珠光彩照人璀璨夺目,耀得高泽的双眼都花了,一瞬间有了一种炫晕的感觉,那夕阳边的云霞,好似得到了夕阳的赏赐,变得欣喜异常,时而围坐一团,倾诉衷肠;时而围着夕阳跳起了探戈;更有自我陶醉的,远离他人,自我欣赏……看得出他们的心情都不错,脸儿也都是红红的,泛着金光。高泽也和他们一样,因为陡然看到如此炫目的珠子的激动,也因为在夕阳的照射下,全身上下也是散发着迷人而耀眼的光芒,金灿灿的。
回过神的高泽看着眼前珠圆温润比熟透了的蚕豆还要大的晶莹剔透的圆润饱满洁白的珠子,他突然知道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珍珠,他在书上看到过的。据专家考证,珍珠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2亿多年。当还处于懵懂时期的人们首次在海岸、河流发现珍珠时,它就以天然的美态打动了人类,成为贵族们炫耀、赏玩的珍宝。中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珍珠之邦”,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珍珠史始写于6000年前的大禹时代。据《海史·后记》记载,公元前约4000年,中国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南海鱼草、珠玑大贝”为贡品。根据大禹的生活区域分析,当时的南海应该在今天的江南地区,珠玑与诸暨谐音,今天的珍珠之乡诸暨,或许就可能是文字记载中最早的产珠区。据《尚书·禹贡》载云:“珠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嫔珠,暨鱼。”其中的嫔,即蚌之别名,这说明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淮水、夷水等地就已经出现了淡水珍珠,并成为呈奉给贵族的贡品了。此后的一千余年中,有关珍珠的记载更是不绝于经传,留传后世的《诗经》、《山海经》、《尔雅》、《管子》、《周易》等,都有对珍珠的描述。
据《格致镜原·妆台记》记载,周文王曾用珍珠装饰发髻,这至少说明,中国人用珍珠作装饰的有记载历史可远溯至周朝初始。因此,一般认为我国珍珠饰用始于东周。自秦汉以后珍珠饰用日渐普遍。珍珠已成为朝廷达官贵人的奢侈品,皇帝已开始接受献珠,东汉桂阳太守文砻向汉顺帝“献珠求媚”,西汉的皇族诸侯也广泛使用珍珠,珍珠成为尊贵的象征。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珍珠、玛瑙、水晶及玉石并称为中国古代传统“四宝”,战国时的秦昭王更是对珍珠情有独钟,称之为“器饰宝藏”之首。自己的这颗珍珠应该就是生长在贝、蚌体内的自然形成的珍珠,也就是最好的天然珍珠,高泽这时才明白书的重要性,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呀!平时爷爷和干爷总是让他读这书念那书的,说得多了,有时候高泽还有抵触情绪呢。
“红粉骷髅何足争,石崇当日太怜卿。若将掌上明珠赠,安得楼头好梦惊。”石崇与爱妾绿珠的故事,曾经让多少女人羡慕不已。自古以来,珍珠就被认为是珠宝中的珍品,是尊贵的代表,是女性魅力的象征。在西方和印度,珍珠被视为高级珠宝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大约在4000年前,阿拉伯人就已经开始采集珍珠。通过阿拉伯人的传播,珍珠被先后带到了埃及、印度等地。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埃及的贵族开始尝试用珍珠装点自己。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人由东方带回了大量的珍珠。随后数世纪,珍珠都被贵族、武士等用做个人的饰物,后来更演变成皇室专有的珍宝。1612年,萨克森就公布了一项法律,禁止贵族、专业人士及平民佩戴珍珠,只有帝王之家才可以有此特权。
珍珠之所以能得到人类